一颗红心永向党
—— 记三星乡雷庄村“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获得者牟贤普

p4_s.jpg

受访者牟贤普

“我的党龄有66年了,建党90周年时获得了市委颁发的纪念章,在建党100周年的时候,又获得了这枚‘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党和人民没有忘记我们这些老党员,让我内心十分感动……”日前,居住在万安街道红卫社区的牟贤普老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侃侃而谈。老人朴实的话语、亲切的笑容,传递着阵阵温情。

苦难经历磨意志

三星乡雷庄村(原石榴村)高歇组,是今年85岁老共产党员牟贤普的出生地,他在这里工作生活了70余年。

“我热爱农村,我把自己的精力,都奉献给了家乡那片热土。”回首往事,老人感慨万千。他走进书房拿出自己书写的《回忆录》,慢慢打开了话茬。

1946年,牟贤普年仅10岁时,其父因病不幸去世。作为家中的长子,刚上了两年私塾的他不得不辍学回家,与身有残疾的母亲一同养家糊口。

“那时年幼,家中无田无地,我和母亲只好做点小买卖维持一家人的生活。母亲拖着残疾的身体买大米在家磨面做泡粑,我就背着泡粑跟着村里的成年人到万宝、都会等地去卖。”从三星乡到万宝、都会等地,路途数十公里,山路崎岖,每走一个来回,牟贤普的脚底、脚趾都要磨出一个个血泡。

“正是从小经历无数苦难,让我练就了坚强不屈的性格,养成了不怕苦、不怕累的品质,为后来入党、干农村工作打下了基础。”牟贤普说。

1949年解放后,牟贤普与全国人民一样,日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1954年冬,三星乡在成立初级农业合作社后,各村要成立联社,为人正值的牟贤普被推选为石榴联社主任。1955年7月1日,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站在党旗下,当我托起右手宣誓时,泪水夺眶而出。”牟贤普说,当时他就下定了决心,一辈子要用严格的党员标准来要求自己,坚决拥护党的领导。

1956年2月,牟贤普担任石榴联社党支部书记。此后数十年,他一直在农村工作。

以身作则干实事

“数十年来,牟贤普老人为村民做实事、办好事,是全村人民学习的榜样,村民都说他是一头‘孺子牛’。”雷庄村现任党支部书记秦红军说,60年代初,生活物质十分匮乏,牟贤普想村民所想、急村民所急,组织村民修水渠、水电站,解决了全村用水、用电的问题。

1966年,三星乡在筹办企业时,牟贤普被任命为乡办企业主任。他白手起家,带领广大职工经过多年奋斗,将企业经营得红红火火。之后由企业出资修建了下路镇到三星乡政府的公路,还为全乡安装了有线广播。

1984年,原石榴村为壮大村集体经济,在筹建酒厂时,村组干部一致推选牟贤普为酒厂厂长。他向信用社贷款建厂,4个月的时间就还清了贷款,而且工人每个月有500元工资。时至今日,该酒厂仍在生产经营之中。

之后,牟贤普又扩建了养猪场、修建了粮食加工厂,猪场兴旺时期年出栏肥猪300余头。

扎根农村数十年,牟贤普干的实事好事不计其数。他曾当选两届县党代表、两届县人大代表,多次被县委、县政府表彰。

传承奉献精神

作为一名老党员,牟贤普很自豪和骄傲。他一直告诉家人和朋友,是党改变了他的一生,没有党就没有他现在稳定舒适的幸福生活。

“我任何时候都不会放松对自己的要求,永远不放弃对党的信仰,一颗红心永远向着党。”入党60多年来,牟贤普不仅这样说、这样做,还注重言传身教,塑造良好家风。

老人说,每一次与家人茶余饭后聊天,就是一次言传身教。让他十分欣慰的是,其孙女毕业后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其外孙女和外孙女婿在北京获得博士学位后,双双踏进了党组织的大门。村里从小由他抚养长大的两名孤儿,其中一个参军入伍后在部队光荣入党。

忆昔抚今,牟贤普看似平淡的话语里,却渗透出一股股正能量。点点滴滴发自他内心的感受,让人感到朴实而真实。

“真要说最自豪和开心的事,就是要保存好纪念章,对我而言,它永远都是一份至高的荣誉。”老人抚摸着胸前的两块闪闪发光的纪念章,幸福感溢于言表。(记者 隆太良 文/图)

[打印]

[责任编辑: 谢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