捧出“三颗心” 情洒扶贫路
——记全市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王顺明

王顺明(右)查看李子树生长状况.jpg

王顺明(右)查看李子树生长状况

“你这样做,还好意思说是党员啊?”“要听话哈,不然下次我还要‘教育’你。”一句句毫不留情、不厌其烦、坚定有力的话语,常挂在三益乡中堆村党支部书记王顺明的嘴上。在群众眼里,王顺明看似铁面无私,实则内柔外刚,做事总有一股韧劲。狠心、耐心、信心常常是他的代名词。扶贫路上,王顺明用捧出的“三颗心”,将真情奉献、热忱倾注,渐渐汇聚成了江海,温暖了人心。2020年4月15日,他被市委、市政府表彰为全市脱贫攻坚先进个人。

下狠心在思想上“动刀子”

2017年底,人人争当贫困户、低保户的不良风气,在中堆村开展贫困户动态调整工作时尤为严重,其中不乏有少数党员干部。王顺明同母异父的哥哥马世福更是“积极分子”。不符合政策的马世福经过一番劝说后,思想依然没有转变。顾不得面子和亲情,为狠刹不正之风,一咬牙,一狠心,王顺明当着哥哥的面亲手撕毁了他的申请书,声色俱厉地教育了他一番。

“你们那些党员,还要争这些,好意思吗?说出来,我都替你们害臊。”面对个别党员提出的条件,王顺明更是在当场义正言辞地拒绝。毫不留情的话,让个别党员一下子涨红了脸,头上冒出了汗。此后,再也没有党员干部提这类“与民争利”的事情。“王支书真的什么面子都不给。看来他的工作是实事求是、公平公正的。”回想起那次开会,许多群众纷纷表示称赞,为王顺明竖起了大拇指。

那次会后,中堆村的风气有了较大转变,精神扶贫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为全村的下一步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做思想工作,一定要狠心,去‘动刀子’‘做手术’。不然,不正之风是永远刹不住的。思想不正,何谈发展?”王顺明说。

用耐心在环境上“变样子”

环境卫生就是一个家庭的“面子”。贫困户刘相奉以前从来没有想过要这个“面子”。水沟蚊子苍蝇满天飞,房前屋后垃圾遍地、灰尘漫天。“这户环境卫生是最差的,我不晓得是用了多久的耐心!”作为帮扶责任人,一碰到刘相奉,王顺明都要将做好环境卫生的话题拿出来“摆一摆”,有时更是亲自动手做示范。

时间一长,刘相奉自己也觉得不好意思,主动开始打扫卫生。现在,他家庭院干干净净,空气清清爽爽,这份舒适惬意让他很有幸福感。对于刘相奉的转变,王顺明感到很有成就感,说道:“这种‘脏乱差’的农户不在少数。面对这种农户一定要用耐心,一次不行,就两次,坚持下去,就没有改变不了的!”

如今,中堆村的‘样子’越来越靓了。白绸般的水泥公路蜿蜒盘旋,成片的果树穿插其间,各色鲜花随风摇曳,特色庭院相映成趣……

树信心在增收上“谋路子”

4年前的中堆村还是一个“空壳村”。“靠着村里的妇女儿童和老人,怎么发展得起来?”想要谋出一条增收致富奔小康的路子,但是一看着留守的老弱妇孺,王顺明感到力不从心。

2018年,王顺明在集思广益的基础上,紧抓机遇,整合土地资源,带领村民以土地入股的方式,大力发展脆红李产业,让土地资源“活”起来,让撂荒地重唤生机。 

轮番的院坝会、村民小组会、村民大会后,很多村民还是感到困惑。“把田埂挖了,不能种田,吃啥子嘛?”一说起要挖掉田埂,拿出土地流转,一向老实巴交的贫困户隆太义瞬间变成“刺头”。

“明白账”算出来,提信心的话讲出来,王顺明让“刺头”们怕土地入股后经营权改变的顾虑打消了。最后,全村3个村民小组180余户农户都愿意将土地拿出来了,共计流转土地1000余亩。

为增加群众务工机会,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2018年4月,在王顺明的努力下,该村成立了合作社,在脆红李基地里面通过林下套种,发展了中药材前胡和桔梗。目前,中药材种植面积已达到300多亩。

产业能够引来“金凤凰”。2019年开始,为给产业发展提供充足动力,以工代赈、农业灌溉等一批批基础设施项目相继“落地开花”。

在王顺明的协调下,大批的村民在各项目中找到了合适的岗位。他帮扶的贫困户刘益顺看着村里增收的“新路子”,喜滋滋地说道:“这些项目做下来,我接近挣了2万元,比以前外出打工好多啦。村里的发展就是好!”

据统计,目前,中堆村累计支付30余万元务工工资,全村户均增收达3500元。(记者 张琼慧 文/图)


[打印]

[责任编辑: 曾意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