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是文学作品的生命
—— 读扶贫题材小说《连山冲》有感

●郭才平

罗涌先生是石柱县近年来文学创作十分活跃的作家,石柱扶贫文学形成了一个新的增长极,与他的贡献密不可分。《连山冲》是他继《深山松涛》后的又一力作,被选入“重庆市脱贫攻坚优秀文学作品选”丛书,由重庆市扶贫办、重庆市作家协会联合策划,近日由重庆出版集团出版发行。

《连山冲》是一部扶贫题材的长篇小说,根据重庆东部山区一个边远乡村开展脱贫攻坚的真实事件创作,是一部反映党领导人民与贫困作斗争的主旋律作品。作家站位高、立意远,同时把渝东土家山寨的风土人情融入脱贫攻坚的大环境,绘就了一幅当代农村生活和基层工作的画卷。

连山冲村是一个人居环境恶劣的山村,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农民的思想意识落后。作家在走进大山采访扶贫工作时,看到了农村的苦难是真实存在的,贫困群众的生活是无奈的,尤其是在连山冲这样一个偏僻落后的地方,那些苦难足以让人唏嘘不已。

作家同时也是驻村扶贫队员,他带着满腔的热情,描写了贫困山区干部群众不屈不挠与贫困作斗争的场景,让人感叹,让人沉思,让人奋进,让人振奋。小说中展现的人间疾苦、贫困无奈,以及扶贫干部的无私奉献,画面感十分强烈,是真实的扶贫场景。

故事的主人公潘飞,放下在城里的优裕、舒适的日子,来到连山乡任乡长。他和驻村扶贫工作队第一书记江涛、驻村队员白帆,与连山冲村支书黄雪花、村主任丁华等,围绕精准识别贫困户、公路建设、环境改造、产业布局、精神文化扶贫等,开展艰苦扎实的工作。在精准识别时受到村民黄连地的干扰,在深入细致的调查后发现了其装穷的事实;在公路建设中先后受到黄连山、古河清的抵制,潘飞和黄连花还因为修公路破坏植被而受处分;在危旧房改造时遭到黄连棚的反对,工作队开展了“志智”双扶,逐渐做通其思想工作,住进易地扶贫搬迁房。

环境是艰苦的,责任是重大的,扶贫工作也是异常艰辛的。潘飞、江涛、白帆三个男人一个家,在连山乡奋斗三年,与当地农民黄连山、古河清、邹二宝发生过一系列矛盾冲突。但是,他们没有放弃退缩,而是迎难而上,打钉子、锥楔子,将扶贫工作一件一件落地生根,最终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

古河清看不惯好逸恶劳的邹二宝得到照顾,将火气发到工作队头上,刀劈乡长潘飞办公桌。最后,潘飞却“大人不记小人过”,为古河清交了保证金,保其出狱。为了公路建设,潘飞走进黄连山的内心,却发现他是一个正直无私的人,为了给村民作贡献,受到了很多委屈。邹二宝在精神扶贫中得到转变,申请退出贫困户,发展产业致富,在保护千年古树时,英勇地与黑恶势力作斗争而受伤。

贫穷最终被搬掉,连山冲村的基础设施建设、人居环境、产业发展以及群众的精神风貌都得到明显改善,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连山冲》这气势如虹的悲喜剧,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写出来的。作品催人奋进,向善向美,让人们看到党以人为本的扶贫政策是英明而正确的,从而进一步坚定了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以及实施乡村振兴的决心。

我也是一名扶贫队员,常年驻村扶贫。《连山冲》讲述的扶贫故事,我如临其境,感同身受。罗涌先生有一个创作特点,让我记忆深刻:他每写一部小说,都要请人“坐聊”。他为写《连山冲》,曾多次与我们这些扶贫队员座谈,集思广益,通过收集素材,将生活真实与艺术真实巧妙结合。小说中的很多细节,就是这样挖掘出来的。《连山冲》属于一个时间段特有的作品,没有亲身经历脱贫攻坚战的读者,可能会有陌生感,产生疑惑,甚至贬责。我认为,这正是《连山冲》独特而恒久的魅力。真实就是文学作品的生命力。

[打印]

[责任编辑: 曾意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