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发展强基础 凝聚合力促脱贫
——记全市脱贫攻坚先进集体悦崃镇水桥村

“悦崃香米”喜获丰收 (本报资料图片) 

记者 罗远琴

编者按

4月15日,重庆市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召开,我县12个集体获评“全市脱贫攻坚先进集体”,18名个人获评“全市脱贫攻坚先进个人”。时代造就英雄,伟大来自平凡。在脱贫攻坚工作中,许多干部群众倾力奉献、苦干实干,将最美的年华无私奉献给了脱贫攻坚事业,涌现出许多感人肺腑的先进事迹。从本期开始,本报开设“脱贫攻坚英雄榜”栏目,为大家讲述先进集体和个人的扶贫故事,让榜样的故事激励我们,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真抓实干、埋头苦干,向着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奋勇前进!

水桥村是悦崃镇的一个偏远山村,距离县城30多公里,因其交通闭塞、条件落后,2015年,被定为县级贫困村。全村有117个贫困户,其中重点贫困户有36个,这个数字比有的乡镇整体重点贫困户数字还大。

不甘落后的水桥人民,抓住机遇,苦干实干,奋起直追。仅在2016年,全村就有107户贫困户384人实现脱贫,被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评为“2016年脱贫攻坚示范村创建工作先进单位”,成为全县其他乡镇脱贫攻坚的学习典范。2021年4月15日,水桥村被评为“全市脱贫攻坚先进集体”。

如今,水桥村基础设施完善了,产业兴起来了,村民们的笑脸多起来了……曾经的贫困村正一步步嬗变,破茧化蝶的新画卷正在水桥村徐徐展开。

走实“建设”路

村貌换新颜

走进水桥村,蜿蜒的水泥路如一条条玉带缠绕在山腰间,一条条人行便道直通农户家门口……

“过去村里的道路多为泥土路,每逢下雨天就泥泞不堪,大家出行很不方便。”回想起过去,村民谭长顺直摇头。

想改变落后现状,就从修路开始。2015年以来,水桥村大力实施通村通组公路畅通工程,新建、改扩建、硬化村组公路29.3公里、入户公路6.6公里、人行便 道9公里、生产发展便道21公里,村民小组通达率达到100%。

2019年8月,水桥村启动了万家组至尧丰组“通畅工程”。经过施工队伍紧锣密鼓赶工,在10月份,这条1.75公里长的公路建成,极大地改善了沿线114户460多人的出行条件,是全村惠及人口最多的一条村级公路。

同时,水桥村还大力实施农村安全饮水工程,修建水池14口,铺设管网3.2万米,并组建了饮水协会,实现了饮水设施有效管理;实施农田水利项目,整治山坪塘11口,修建沟渠堰6000米,“水到渠成”有力助推了农业产业发展。5年来,该村实施农村公路、人行便道、安全饮水、电力设施等扶贫项目12个,投入资金达2800万元。

打好“脱贫牌”

摘掉“贫困帽”

水桥村河坝组的谭九生是一个老实肯干、勤劳苦干的人,曾因缺技术在产业发展上一直没有起色,全家收入较低,被评为贫困户。扶贫工作开展以来,在村党支部书记冉隆尧的指导帮助下,谭九生发展起了辣椒产业,并通过就近务工和养殖生猪,实现了年收入10万元的目标。从贫困户一跃变为了殷实户。2017年春节,谭九生被县委、县政府授予“脱贫致富奋进奖”。

在水桥村,像谭九生一样实现脱贫致富的贫困户比比皆是。

5年来,水桥村坚持以脱贫攻坚为统揽,紧盯“两不愁三保障”目标任务,不断拓宽增收渠道。经过历年持续推进,截至2019年底,全村已经整体脱贫。2020年,全村剩余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不落一户、不漏一人。

5年来,先后有9支驻村工作队、17名驻村干部、26名结对帮扶干部被选派或安排到水桥村开展扶贫工作。他们围绕“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靶向“治疗”,精准施策,全力攻克贫困堡垒。

2014年来,该村对住房不安稳的农户,全面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和危房改造,其中住房搬迁147户677人,C级危房改造70户,D级危房改造13户,易地扶贫搬迁24户;对因学致贫的贫困户家庭学生,实施教育保障,帮助落实教育资助53.5万元,资助贫困学生265人次,义务教育适龄学生入学率100%;对因病致贫的贫困家庭,实施新农合资助参保,落实兜底救助和“一事一议”政策,兑现医疗救助资金65万余元;对收入不达标的贫困家庭,鼓励外出务工,建好利益联结机制,推广资产收益扶贫模式,转移就业2450人次。

做好“米”文章

共享发展红利

在水桥村油丰组,马培海是一个人见人夸的勤劳人。马培海告诉记者,虽然他已有72岁高龄,但身体健康状况较好,独自一人在家种了8亩有机水稻。专业合作社按照每公斤3.4元的订单价格进行收购。2020年,除了合作社每亩1700元的补贴,仅种植水稻,他就收入了1.5万元。

水桥村于2016年成立水车水稻专业合作社,采取“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按照“统一种植品种、统一规范育苗、统一田间管理、统一回收稻谷、统一产品加工”的方式,大力发展优质、生态、绿色有机水稻产业,并请专业人员帮助设计了规范的包装袋,注册了“悦崃香米”商标。

合作社在全村种植有机水稻1400亩,平均亩产量达480公斤左右,年产量约67万公斤。从2017年开始,全面使用有机肥、生物农药,统一供种、管理、灌溉、加工销售,实现农户每亩增收600元。2018年,农户开始在稻田里养鸭,实现“稻鸭共生”,效益良好。4年来,水桥村实现村集体收入40余万元。

随着电商扶贫工作的推进,“悦崃香米”成功进入“重庆市消费扶贫馆”销售,销售额达到5万余元;山东对口销售悦崃香米30万元;远山接亲电商扶贫“悦崃香米”实现销售额40余万元。

经过近几年的宣传推广,“悦崃香米”品牌在市场上有了较高知名度,产品远销市内外。如今,在石柱县城、涪陵区、南岸区等地一些机关单位的食堂,甚至是浙江、福建、山东等地,也能吃到真正绿色、无公害的有机“悦崃香米”。


[打印]

[责任编辑: 成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