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帮扶 务实办事
—— 记脱贫攻坚先进集体龙沙镇中海村

驻村干部指导村民管护脆红李 (资料图片)

村民自发维护饮水管网 (资料图片)

龙沙镇中海村位于该镇东北部,距县城30多公里,幅员面积8.7平方公里,共485户1702人。自2014年以来,该村识别建档立卡贫困户60户224人,通过分类施策、精准帮扶,至2019年底已全部实现脱贫。如今的中海村,入村道路宽敞整洁,排排民房光亮一新。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要想富,先修路。中海村虽距离县城不远,但脱贫工作开展之前,村里大多数贫困户距离“两不愁三保障”目标有很大差距。脱贫攻坚工作开展后,村两委干部和驻村工作队员一致认为,要想脱贫致富奔小康,必须从抓基础设施建设入手。

近年来,村两委积极争取有关部门支持,筹资251万元完成了6.1公里的公路硬化;争取县农业农村委蔬菜产业资金56万元,硬化人行便道9.1公里,真正实现了户户通。自此,全村交通条件得到明显改善,极大方便了村民的出行。

中海村村五一水库路段畅通后,废弃的学校被村集体打造成休闲山庄,结合水库独特的自然环境,修建环库步道,搞起了特色乡村旅游,进一步带动了当地村民脱贫增收。

为了解决全村的人畜饮水困难,村两委与驻村工作队积极协调争取市、县扶贫办彩票基金260多万元,于2017年底建成日供水能力300吨的人畜饮水工程,解决了全村的饮水难题。该村还争取上级资助资金26万元,新建了便民服务中心和村活动室;争取上级财政资金40万元,新建了村卫生室和村会议室,为村民办事和就医提供了方便。

今年,该村被纳入全县美丽乡村建设计划,投资200多万元实施村庄亮化、美化工程,在全村安装6米高的节能型路灯190盏,购置分类塑料垃圾桶300个,建立垃圾示范分类点,使得村容村貌有了大改善。

培育发展主导产业

脱贫攻坚,基础设施建设是保障,产业发展是根本。

中海村以前主要的农作物仅为水稻、玉米、蔬菜等,一直没有主导产业,村集体经济无法壮大,老百姓的腰包也始终无法鼓起来,这也是村两委最揪心的问题。

近年来,村两委把培育发展主导产业作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重要目标任务。从2015年起,该村通过股权收益、土地入股、小额信贷收益等政策与贫困户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常年种植辣椒450亩,年创收150万元以上,仅此一项就约占村民年收入的40%。

另外,该村还培育了股权收益扶贫企业1个,年出栏生猪300头,带动贫困户20户;成立了金梦农业专业合作社、鼎利农业专业合作社等,带领村民种植脆红李717亩、核桃445亩、雷竹650亩;积极引导村民就业,全村有742人外出务工就业,年劳务收入超1000万元(其中贫困人口44户88人,年创收130余万元)。

强化群众内生动力

要从根本上摆脱贫困,必须激发贫困户的内生动力。

为增强贫困户脱贫致富的能力,中海村通过农技培训、专家讲座、院坝宣讲等方式,开展“志智”双扶活动。该村还组织脱贫攻坚工作中涌现出的典型,给村里人讲述自己的脱贫故事、帮扶故事,让很多贫困户干劲倍增。

该村还积极组织群众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使其在一次次义务劳动、卫生整治行动中有参与感、获得感,进而支持本村的发展。

前两年,该村有了农家书屋,不少村民农闲时光有了新去处,泡在村里的“阅览室”成了新时尚。

重庆市财政学校、中国农业银行石柱分行还捐助帮扶资金4.5万余元,为村委会会议室、活动室配置办公桌凳80余套、科普图书117册,极大地改善了村两委的办公条件,方便了村民科普查阅。

村两委还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为抓手,将党建与脱贫攻坚、村务管理相结合,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和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以党建促进脱贫攻坚和其他工作任务的完成。

几年下来,中海村的环境有了巨大改变,村里有了支柱产业,村集体经济逐渐壮大,村民的腰包也慢慢鼓了起来,大家对以后的生活有了更多的盼头。 


感谢您关注县委县政府主办的主流媒体重庆·石柱网,更多新闻关注其他主流媒体《石柱报》、《重庆石柱手机报》、“五彩石柱”微信公众号、“五彩石柱”APP、“石柱新闻”微博;统一投稿邮箱:sz_xwzx@sina.com。

总 编 辑:禹云洲

值班副总编辑:谭华英

       执行主编:张俊杰




[打印]

[责任编辑: 冉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