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出一片新天地
—— 王家乡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助力乡村振兴记略

志愿者帮助居民清扫垃圾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第一仗”。2018年以来,王家乡立足实际、创新举措,坚持统筹规划、因地制宜,以问题为导向、对标整治,注重建管并重、长效运行,持续、深入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让广大村民在乡村振兴中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

视线放远,目之所及。绿色的空间底色之上,河流如玉带般环绕,林盘如翡翠般点缀,一个个美丽宜居的新农村如珍珠般散落,整洁优美的新家园带来了新生活,也让土家山寨不断增添新魅力,焕发新价值。

勃勃生机背后,是一场轰轰烈烈的农村人居环境突“变”之战。

变理念

传统观念向新发展理念转变

看得见山,望得见水,留得住乡愁。有人说,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理想的田园梦,那么,具体落地的新农村应该是什么样子?

“把可持续发展、绿色发展理念贯穿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各阶段、各环节、全过程,引导群众树牢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转变传统思路,以人居环境整治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这是王家乡面对乡村振兴课题的答案。

这样的理念,首先落实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中。该乡成立了由乡党委书记任组长、乡长任副组长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领导小组,乡属部门(单位)为小组成员,制定下发了《王家乡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方案》《王家乡生活垃圾分类实施方案》《王家乡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致广大居民的一封信》以及“户三包”(包卫生、包秩序、包风貌)等政策文件和指导意见,农村厕所革命、农村污水治理和农村垃圾分类处置“三大革命”如火如荼地开展。

在坚实的政策底气和多层级强力推动下,王家乡农村人居环境日新月异,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修建、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置、农村生活污水处置等逐渐形成共识。

变业态

传统农业向绿色生态转型

今年春节后,正是新冠肺炎疫情最为紧张的时期,王家乡五岭村的蔬菜产业不仅丝毫没受疫情影响,价格还比以前同期有所上升,这看似普通的蔬菜凭什么备受欢迎?

“用最干净的水,种出最放心的蔬菜。”该村发展有机蔬菜种植的这一句宣传语,正是五岭村蔬菜畅销的秘诀。

五岭村蔬菜种植区内有着优良的生态环境。尤其是近年来王家乡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在全乡创新“三水共治”农村污水处理模式,更是让农村生态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良好的生态基础上,王家乡将农业绿色发展作为提升人居环境的重要内容,大力推动农药化肥减量使用、农业生产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秸杆禁烧进行粉碎还田、畜禽圈养等,推动传统农业向绿色生态有机方向发展,带动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逐年增长。

变价值

生态价值激发生活价值

绿树间回廊蜿蜒、流水潺潺,青砖灰瓦、白墙木门,该乡密园村的村容村貌如同一幅美丽的水墨画卷,不仅是乡村振兴的“地标”,还是众多游客争相前来打卡的网红地。

“颜值”提升带来的是“价值”凸显。这个小小的村庄已建成花卉苗木培育观光田园区,形成了集现代农业、休闲旅游、田园社区为一体的特色乡村综合发展模式。

曾经花源村经济落后,基础设施薄弱,村容村貌脏乱差。自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开展后,干净整洁、鸟语花香、安静和谐成了花源村的代名词。

“我们村通过开展人畜分离、人人参与环境卫生、村庄道路硬化、村庄美化等工作后,院落更干净了,环境更美丽了,村民们的生活条件也比以前好太多了!”花源村党支部书记说。 

“现在条件好了,我们的卫生习惯也逐渐养成了,环境卫生靠大家,农村不比城里差,咱们农村也可以过上美好生活!”村民们都说。

为改善全乡农村人居环境,近年来王家乡还按照“拆危房、除闲房、腾空间、建新村、换新貌、奔小康”的思路,全面开展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工作。通过拆除危房闲房、低效利用房、临违建筑,将腾出来的土地用于道路扩建、排污管道、行道绿化、民居建设、公益设施等工程,并打造“农民上楼”新型农村集约化居住模式,有效化解了群众建房需求与建设用地不足的矛盾,解决了乡村基础设施欠缺、人居环境脏乱差等难题。

“通过系列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项目的实施,我乡在农村人居环境提升方面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效,和谐美丽宜居的新农村正在逐步显现。”王家乡党委负责人表示,农村人居环境整体提升,也为该乡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下了坚实基础。(记者 谭华祥 文/图)


感谢您关注县委县政府主办的主流媒体重庆·石柱网,更多新闻关注其他主流媒体《石柱报》、《重庆石柱手机报》、“五彩石柱”微信公众号、“五彩石柱”APP、“石柱新闻”微博;统一投稿邮箱:sz_xwzx@sina.com。

总 编 辑:禹云洲

值班副总编辑:谭华英

       执行主编:张俊杰



[打印]

[责任编辑: 冉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