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写新时代“水经注”
—— 我县治水管水用水助力乡村振兴工作纪实

万胜坝水库

水,是生命的源泉。人类的文明,从来离不开水的滋润。人类摆脱贫困的历史,必然闪耀着解决水困的智慧。近年来,我县坚持把水利事业发展摆在重要位置,在治水上下功夫、在管水上求实效、在用水上做文章,实现农村用水全覆盖,有力保障在家32819户农户42.61万人用上洁净、安全、方便的“自来水”,受益贫困户达15093户53902人。水利扶贫,甜了百姓的日子,近了小康的脚步。

中益乡场镇水厂

治水彰显造福百姓新担当

“我们把治水兴水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先导性位置,坚持岸上岸下齐抓,实施河流整治、雨污管网分流改造、农田水利建设等工程,多措并举,努力为全县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提供安全可靠的水利保障。”县水利局相关负责人说。

2015年以来,我县共投资4.21亿元,实施2639个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并通过政府补助、社会融资、水费提留、群众自筹等方式多渠道筹资,建立起农村供水经费保障机制,统筹各类农村饮水安全项目运行管理,还专门聘请第三方检测机构,对项目施工质量尤其是管材质量进行普查和抽检,有效确保项目质量。

为了提高治水效益,我县通过合理选址、科学规划,实行高标准农田设施项目建设,做到基础设施建设与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助推农业产业结构深度调整,促进农民增收。2016年以来,全县投入7200万元新建农田水利设施项目6个,以提升水域调蓄能力,保障灌溉水质。2019年投资4967万元,在16个乡镇(街道)建设高标准农田4.41万亩,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双丰收。

在协同治理方面,我县制定了河长制工作县级责任单位联动工作制度,组建农业、环保、交通、建设联合执法组,对非法捕鱼、侵占水域建房、畜禽养殖和饮用水源污染等问题,常态化开展联合执法行动;设立县检察院驻河长办检察联络室,履行互通信息、检察监督、公益诉讼等职能,将生态环境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有效衔接。

研究农村饮水安全工作

检测饮用水水质

管水确保美好生活新成效

我县在各项管水工作中,不断完善信息互通和共享模式,加强信息化保障,探索打造多元化管水机制。

我县建立了“从源头到龙头”的饮水安全运行机制,成立了农村饮水管理协会,将全县33个乡镇(街道)划分为6个片区,建立“1+6+112”工作机制,组织6个片区小组,派出112名干部,分赴全县33个乡镇(街道),实行“分片包干、分村到人”督导,目前已基本形成了“政府引领、协会带动、乡镇主导、群众参与”的互动管护模式。

“智慧河长”成为管水的金钥匙。2019年11月,我县智慧河长项目正式开工建设,到2020年8月,建成县智慧河长指挥中心、16个自动水质监测站、40个视频监控点位、4个河长制工作户外宣传屏及官田电站建设生态基流监测站,并通过大数据、云平台等手段,统筹整合多部门信息系统,打造了数据资源共建共享、动态监测与实时预警、指挥调度智能快捷、实战处置科学高效的“互联网+”智慧河长软件平台。“智慧河长”投用以来,利用大数据、无人机、水质在线监测等科技手段,实现河库实时可视化监控,为系统管水、科学管水安装了“千里眼”“顺风耳”,为我县筑起一道水环境保护网墙。

制度管理上,我县出台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考核办法》《农村饮水安全管理办法》《2018年整治河库突出问题实施方案》等文件,完善“以水养水”制度,形成了“县级建、乡村管、群众用、集体养”的饮水安全长效机制。

此外,我县还建立了“产权归属清晰、经营主体到位、权责划分明确、利益保障严格、流转顺畅规范、监管服务有效”的现代水利工程产权制度,对全县5321处小型水利工程确权登记,颁发所有权和使用权证,落实经营管理主体。我县还设立“三个责任”公示牌,均标明行政责任人、主管部门责任人、管理单位责任人和管护人员,明晰了农村安全饮水管理的“任务书”“责任清单”,破解了有人用水却无人管水的难题。

检查饮水安全

农户用上自来水

用水凝聚乡村振兴新作为

水利兴,百业兴。我县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全面实施护水、节水、优水等惠农工程,打造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美丽家园,也激活了乡村振兴的“一池春水”。

近年来,我县大力实施护水惠农工程,续建了东方红水利工程、曹家湾烟草水源工程,又新建了9座小型水库,正逐步实现水系互联互通。同时,组建联合执法队伍,每季度对2个县城饮用水源地、33个乡镇(街道)集中饮水水源地开展巡查排查,依法关闭29条县级河流和38座水库范围内的养殖场,减少畜禽养殖污染,力保饮用水源水质达标。

农业灌溉用水紧张是乡村振兴的一大制约因素。我县立足农业发展需求,用先进的喷微灌、滴灌等节水技术,全力推广果蔬等作物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将高标准农田建设、农田水利建设与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相结合,实现农业农村水资源良性循环,补齐乡村振兴制约短板。目前,全县高效节水灌溉面积达5000亩。预计到2020年底,全县农业灌溉水利用系数可提高到0.5。

绿水青山的转型得益于优水惠农工程的实施。我县强化水源地生态涵养项目建设,编制水土保持实施方案,利用退耕还林在全县25度以上坡耕地实施建造林,全力涵养和保护库区水环境,2018年完成营造林25.98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59.04%;坚持集中治理与分散治理相结合,建成污水处理设施54个、污水管网2600余公里,采取人工湿地、农村改厕、储粪还田等形式治理分散污水,场镇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达90%以上;强化对河道、水库等水体的美化升级,累计投入资金4.1亿元,对藤子沟水库、西沱镇岸线、东溪河河道等实施水体生态净化、河岸绿化提升、景观墙体美化等工程,打造品质河道亮点,建设人水和谐的美丽乡村。

“水清了,岸绿了,钱袋子也鼓起来了!”清澈的河道不仅美化了环境,还为村子带来了更多生机与商机。谈起几年的变化,村民们露出满脸的笑容。

碧波荡漾,绿水环绕,信步于间,处处律动着灵动的气息。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中,一幅幅人水和谐的动人图景正在徐徐展开。(记者 马瑗 图片为资料图片)


感谢您关注县委县政府主办的主流媒体重庆·石柱网,更多新闻关注其他主流媒体《石柱报》、《重庆石柱手机报》、“五彩石柱”微信公众号、“五彩石柱”APP、“石柱新闻”微博;统一投稿邮箱:sz_xwzx@sina.com。

总 编 辑:禹云洲

值班副总编辑:谭华英

       执行主编:张俊杰



[打印]

[责任编辑: 谢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