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农村留守妇女开展反邪教警示教育工作的思考

邪教是人类的祸害,是社会的毒瘤,是家庭的蛀虫。在现实生活中,邪教骗人的花招层出不穷,令人防不胜防。大多不明真相的群众觉得邪教是一种精神信仰,是一种思想慰藉,是一种心理安慰,甚至是一种“精神掌控力”的体现、“群众领导力”的发挥,在邪教的诱骗下不信科学反信邪教。尤其是近年来随着城镇化步伐加快,打工经济蓬勃发展,农村人口特别是青壮年人口因外出打工而减少,出现了大批留守在农村的妇女群体。她们普遍法律意识淡薄,文化层次偏低,极易受到邪教的蛊惑。

因此,在农村留守妇女群体中深入开展反邪教警示教育,是加强农村反邪教工作的一项重要举措,对于增强农村留守妇女有效识别邪教、自觉抵御邪教的意识和能力,防止她们受到邪教侵害,维护家庭及社会和谐意义重大。笔者现以甘肃省张掖市高台县为例进行相关研究。

一、高台县农村留守妇女基本情况及农村留守妇女群体特点

(一)高台县农村留守妇女基本情况

据统计,2018年,高台县共有农村妇女51853人,其中已婚妇女37157人,农村留守妇女有2495人,占已婚妇女的6.71%,40岁以下留守妇女1846人,占留守妇女总数的74%。从文化程度上看,全县农村留守妇女文化程度普遍较低,初中及初中以下文化程度共1791人,占全县留守妇女总数的82.5%。

(二)农村留守妇女群体特点

农村是一个人口多、地域广,科学文化知识相对薄弱的区域。农村留守妇女的丈夫长期在外务工,有的在省外,有的在本省其他城市,而她们却留守家中,由妇女承担着家庭中生产劳动、抚养教育子女、赡养老人等责任,成为家中的“顶梁柱”。

1.生产劳动强度大,普遍感到生活压力重。男子外出打工,作为家中的妇女便成了家庭的主要劳动力,而并不只是半边天。大都在从事生产劳动耕田种地等繁重农业生产劳动的同时,既要扶老携幼,还要忙碌繁杂的家务劳动,体力大幅透支。

2.身心健康受损,心理问题愈来愈严重。由于劳动强度大,体力透支,农产品价格低,农业收入少,多数人不得不勤俭持家,辛苦劳作,使留守妇女的健康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损害,留守妇女与同龄的农村妇女相比,付出的更多,长期的、强制性的、超负荷的体力劳动,以及女性生理特征的影响,加上农村妇女卫生保健的落后,导致身体上或多或少患上疾病,再加上经济上的困窘,她们舍不得到医院医治,能拖则拖,身体上的健康加重了她们心理上的负担,身体健康状况的低下为其心理健康埋下了隐患。烦恼、多疑、抑郁、焦虑、狂燥等不良情绪显现。沉重的生活负担,使她们的交际较少,文化素质的不高、法律意识的缺乏,也使她们不会排解苦闷。当她们内心烦恼、痛苦时,无法找一合适情感倾诉对象来倾诉和宣泄,无法调整自己的情绪,在遇到一些问题时往往会选择极偏颇、极端的行为,这样的结果势必会既毁了自己又害了他人。

3.就业观念落后。“以农为本守家园”的保守就业观念与长期农村封闭的生活环境对大部分的农村女性就业造成思维和心理上的障碍。有的家庭观念较重,沿袭着相夫教子、养老扶幼的传统;有的缺乏主动摆脱贫困的意识,不愿接受新事物,生产总是老一套;有的缺乏自信心,认为自己文化素质低,干什么都不行,只好在家种地养家糊口。

4.缺乏安全感。留守妇女在面对紧急事件,如孩子、老人生病时,常常感觉压力很大,丈夫外出后,家庭只剩下老人、儿童和妇女,这种人口结构的变化带来了农村治安防范力量的减弱,使农村治安隐患增加,农村针对留守家庭的小偷小摸现象增多使留守妇女缺乏安全感。

二、农村留守妇女信奉参与邪教活动的原因分析

(一)文化水平偏低,人际交往面狭窄

在农村地区,女性受教育机会少于男性,文化程度普遍不高,对外界认知程度有限。据相关调查数据显示,有46.38%的农村留守妇女只有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50.88%的农村留守妇女为初中文化程度,高中、中专学历占比较低。文化水平低下,造成是非的判断能力、真伪的识别能力、科学与反科学的辨别能力低下,因而很容易受邪教组织的歪理蒙骗。同时,参与邪教活动的妇女大多居住在偏远农村,很少与外界来往,日出而起,日落而息,社交面相对比较狭窄,消息闭塞,邪教分子也正是抓住这个弱点,专门跑到各村社去宣传鼓动,拉拢这些农村留守妇女参与邪教活动,使她们误入邪教团队当中。

(二)生活质量偏低,家庭幸福感差

农村留守妇女的丈夫外出务工,夫妻分居两地,再加上部分中年留守妇女的子女多数在外面读书或者打工,很少在她们身边,而农村的文化生活相对单调,这些妇女与老人在家务农,操持家庭,内心的孤独与苦楚可想而知,很多家庭也并不富裕,而子女的教育经费、老人的赡养费等支出又较大,有的甚至捉襟见肘,生活困难。种种重压之下,农村留守妇女生活质量低下,生产生活规律较为单一,精神空虚,家庭幸福感较差,极容易被别有用心的邪教分子蛊惑参与邪教活动,以寻求所谓的精神安慰。

(三)个人性格内向,不善于自我调整

女性的特点是依附心理和从众心理比较强,大部分参与邪教活动的妇女都有一个共同的性格特点,就是内向、不善于与他人交流沟通。这种性格特征有两个致命的弱点:一是缺少朋友,更不可能会有知心朋友,因而有苦无处诉,郁郁寡欢,一旦遇上邪教人员说一些体己的话,施一些小恩小惠,灌输一些邪教思想,就很难辨别是非,容易被蒙骗。二是性格内向的人一旦被邪教洗脑就很难走得出来,很难打开心灵,容易钻牛角尖,固执己见,给教育转化带来困难。因此,对这类参与邪教的农村留守妇女的教育挽救工作必须立足一个“早”字,早发现、早教育、早转化。邪教组织把目标瞄准女性就是认为她们比较容易相信别人,容易被别人的巧言令色所诱惑,在从众心理的推动下顺势加入。邪教组织抓住了留守妇女需要心灵慰藉和终极关怀的特征,大力营造“温情脉脉”的氛围,精神空虚的女性很容易被邪教组织吸引。

(四)娱乐方式单调,精神文化生活匮乏,

多年来农村经济社会落后的问题始终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农村经济发展缓慢,城乡差距、地区差距还在进一步扩大,农民经济收入相对低下,农村社会公共服务不完善,民生保障制度不健全,农村各种矛盾和问题越来越多。同时由于农村留守妇女独自承担家务和生产及老人奉养、子女教育等工作,身心疲惫,多数人除了看电视、家长里短聊天便没有其他娱乐方式,没有更多时间参与群众性文化娱乐活动,再加上很多留守妇女或老人缺少亲情关怀和温暖,生活单调、精神极度空虚,希望寻找一种精神寄托,满足心理需求。邪教组织正是看到了留守妇女新信息摄入较少、对新事物认识片面、自身防卫意识差又渴盼精神慰藉这一点,组织她们祷告、忏悔、修炼,以此去丰富她们的精神生活,致使部分不明真相的群众沉溺于邪教活动之中。

三、在农村留守妇女群体中开展反邪教警示教育的对策与建议

(一)加强宣教培训,提高留守妇女整体素质

开展科学知识宣传教育,提高留守妇女的文化水平,进一步增强她们的科普知识面。开展技能培训,根据留守妇女的各自实际,有针对性地开展实用技术培训,如种植、养殖、手工编织、家政服务等,让她们掌握一些致富本领和技能,以一技之长增加家庭收入,提高生活质量。开展家庭美德教育,教育留守妇女建立和谐的家庭关系及良好的睦邻关系,提高她们的道德水平。以“六在家庭”为抓手,借助“留守妇女阳光家园”等工作阵地,利用节庆日和闲暇时间,组织农村留守妇女开展学习培训、读书竞赛、唱歌跳舞、才艺展示、手工制作等丰富多彩的活动,鼓励她们组建秧歌队、健身队、合唱队等留守妇女文艺队,提高留守妇女文化素质和品德修养,丰富留守妇女业余文化生活。以“关注妇女生殖健康”为主要内容,对留守妇女进行妇科病免费普查普治。积极开展寻找“最美家庭”和争创“和谐家庭标兵”“十佳”种养殖女能手及“学习型家庭”“科技致富之家”“绿色家庭”“低碳家庭”等特色家庭,以此有效提升留守妇女创新发展的意识与能力,呵护留守妇女的身心健康,在留守妇女中大力传播和弘扬“孝亲敬老、自强自立、创业创新、以德育子、扶弱济困”的社会新风,培养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邻里团结的良好社会风尚。

(二)开展警示教育,增强留守妇女对邪教的免疫力

正因为留守妇女已经成为邪教活动的有生力量,成为邪教组织的重点发展对象,因此对留守妇女进行有针对性的反邪教警示教育已是刻不容缓。要结合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开展反邪教警示宣传教育,建立反邪教警示教育宣传橱窗,扩大阵地建设的覆盖面。利用镇村赶集日,设立防邪教知识宣传咨询点,悬挂大幅宣传标语,展出展板、挂图,发放宣传资料,深入农村居民点开展宣传,努力做到反邪教相关知识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各级反邪教组织都应该把妇女列为重点教育培训对象,把农村列为重点教育领域,采取各种有效手段,开展防邪知识“进家庭”“进社区”“进农村”“进乡镇”等反邪教警示教育工作,尽可能地挤压邪教活动的空间,提高妇女识别邪教、拒绝邪教的能力。

(三)抓好就业工作,增加留守妇女收入

留守妇女之所以参与邪教活动,在相当程度上是因为没有专门的职业,没有规律的工作时间,没有过集体生活的机会,针对这种情况,各级党政组织、妇联组织等应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密切联系,重点介绍这部分妇女就业。尤其是各镇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力促劳动密集型企业建成,为更多的农村留守妇女提供就近就地就业平台,让她们过上有规律的集体生活,稳定增加她们的收入,有效改善她们的生活,切实提高她们的生存发展质量。针对农村留守妇女普遍缺少创业技能这一突出问题,借助实施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陇原巧手”和劳务品牌培训项目,依托劳务输转中心、农村妇女学校、“妇女之家”等阵地,聘请职业中专、农业技术人员和民间手工艺人,采取现场技术指导和集中理论培训相结合的方式,积极对有创业和外出务工意愿的留守妇女进行实用技术和创业技能培训。同时,充分发挥女能手、女科技示范户的传、帮、带作用,引导留守妇女生产绿色农畜产品,培育特色优势产业。这样,在物质决定上层建筑的基本原则下留守妇女就能自觉提高拒绝邪教的能力,不再成为被邪教组织拉拢和利用的对象。

(四)开展关爱行动,增强留守妇女幸福感

妇联组织作为妇女群众的“娘家人”,要积极组织引导妇儿工委各成员单位从履行发展与维权两大职能出发,经常性地开展关爱妇女行动,动员各级妇联组织和广大女职工、城镇妇女、巾帼志愿者与农村留守妇女结成“一帮一”或“多帮一”对子,深入到农村留守妇女家中,了解农村留守妇女的家庭生活情况,积极开展“法律服务进农家”“反邪教育进农家”“民生关注进农家”“扶贫助困进农家”为主要内容的“四进农家”关爱帮扶活动,缓解农村留守妇女生活压力。通过整合各方力量及资源,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建立留守妇女阳光家园,将农村留守妇女纳入弱势妇儿关爱信息库。同时,积极整合资源,配备完善综合文体活动室、报刊阅览室、微机室、文化作品展览室、悄悄话室、培训室等“六室”,为留守妇女提供文体娱乐、科技培训、心理咨询、帮扶关爱等各方面服务,让留守妇女拥有属于自己的学习、培训、活动的“温馨家园”。

(五)加快民生保障步伐,丰富留守妇女文化生活

加大民生保障步伐,使广大农民实现老有所养、病有所医的愿望,从而杜绝信教治病、信教养老的思想。加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加大农村文体设施建设力度,经常性地开展健康向上的文化娱乐活动,通过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引导农村留守妇女向着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发展,让邪教组织无空子可钻。丰富广大农村留守妇女的业余文化生活,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导下,使农民村留守妇女摆脱对邪教的精神依附。整合公共政策,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尽快改变农村文化娱乐活动匮乏的状况,从客观环境上杜绝邪教的侵入。

(转自中国反邪教网)


感谢您关注县委县政府主办的主流媒体重庆·石柱网,更多新闻关注其他主流媒体《石柱报》、《重庆石柱手机报》、“五彩石柱”微信公众号、“五彩石柱”APP、“石柱新闻”微博;统一投稿邮箱:sz_xwzx@sina.com。

总 编 辑:禹云洲

值班副总编辑:谭华英

       执行主编:张俊杰


[打印]

[责任编辑: 谢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