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路上勤求索 苦研新策助脱贫—— 记重庆市脱贫攻坚先进典型刘康

刘康(右)查看黄精长势

脱贫攻坚战场上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既是“急先锋”,战斗在扶贫工作前线,又是决策参谋助手帷幄在后方,他们在漫漫扶贫路上反复调研探索,创新提出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新措施、新办法,为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智力支持和决策参考。而刘康就是这样的干部。

今年41岁的刘康是县委办公室副主任,主要负责县委政策研究和文稿服务。近年来,他通过深入调研,创新提出一批好机制、好办法,为全县脱贫攻坚政策制定提供了有力参考,在不一样的“一线”干出了不一样的成绩。

创新动态监测新机制

“两不愁三保障”是贫困人口脱贫的基本要求和核心指标,直接关系脱贫质量。总体看,我县贫困群众“两不愁三保障”基本实现,但仍然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如何更加精准、有效、及时地发现和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

刘康带着思考和县扶贫办及相关部门一起展开深入调研。通过反复研讨,他们觉得最大的难题在于问题发现后不能及时解决。为此,刘康提出建立扁平化信息报送及快速响应处置机制。沿着这个思路,他们向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提出建立“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1353”动态监测处置机制,即每月由一线“战斗队”开展1次排查,并将查摆问题专线直报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另一条线同步反馈乡镇(街道),由乡镇(街道)3个工作日内核实解决,无法解决的于次月5日前报县脱贫攻坚指挥部,指挥部3个工作日内形成整改方案并责令有关乡镇(街道)限期整改销号。这个机制能够最大限度提高问题解决效率,避免问题整改滞后影响脱贫质量。

2019年,我县共排查出“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1475个,在动态监测处置机制运行下,现已全面清零。

探索产业扶贫新路子

产业扶贫是扶根本、扶长远之策。脱贫攻坚工作开展过程中,全县农业产业结构深度调整也在如火如荼开展,部分贫困群众发展产业的积极性不高。这种现象如果长期存在,扶贫产业既难以发展壮大,又无法助推贫困群众增收。怎么改变这种局面,调动各方发展产业的积极性,让贫困群众、企业、村集体实现共赢?

恰逢中益乡华溪村被纳入市级“三变”改革试点,市委书记陈敏尔提出深度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刘康意识到,“三变”改革是破题的关键。可“三变”具体怎样变,怎样保障贫困群众利益最大化?他认为,这需要一个科学、管用、有效、可量化的利益联结机制,于是他主动参与华溪村市级“三变”改革试点探索。

通过多方征求意见,广泛查阅资料,学习借鉴他山之石,刘康和中益乡政府、华溪村两委干部因地制宜提出了脆桃基地的“三变”改革模式——首先,激活土地资源;其次,推动资金变股金;最后,明确利益联结机制。

可这一模式在推进过程中,刘康又发现农户虽然分红增加了,但除去流转土地和不定时务工,仍未深入参与产业发展。于是,他在原先基础上进一步提出“返包”产业发展模式,并运用到华溪村黄精产业发展中。

通过这套机制的实施,华溪村成功将资源变成了资产、资金变成了股金、农民变成了股东,实现了“三方共赢”。

2019年4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亲临中益乡华溪村视察,对黄精产业发展给予肯定。同年,华溪村“三变”改革经验被中央改革办《改革情况交流》刊载。目前,该经验正在全县范围内广泛推广,受到各级有关领导和来石交流省市区县的一致好评。

寻找防止返贫新办法

脱贫不返贫才是真脱贫。

去年,我县虽然已经实现脱贫“摘帽”,但如何巩固提升脱贫质量还需进步加强。刘康按照县委书记蹇泽西指示,和县扶贫办一道开始研究建立健全防止返贫长效机制。经过反复研究讨论,他们提出防止返贫的“三查四看五促”工作法,即常态化核查对象、帮扶、退出是否精准,细看吃穿饮水、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稳是否有保障,促进责任、政策、工作、项目及资金管理和各类问题整改全面落实到位。

刘康认为实施“三查四看五促”工作法,全县各级各部门和广大扶贫干部就能更加清楚知道干什么、怎么干、干成什么效果,各项工作开展必将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脱贫攻坚成果也能够进一步实现巩固、提升、可持续。这一工作法迅速被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采纳并推广。

伴随脱贫攻坚,刘康愈发体会到:脱贫攻坚战不仅是一场战役,更是一种情结、一种责任、一种担当。他相信,只要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牢记嘱托、感恩奋进,锐意进取、苦干实干,就一定能够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贫困群众就一定能够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

(记者 王秦 文/图)


感谢您关注县委县政府主办的主流媒体重庆·石柱网,更多新闻关注其他主流媒体《石柱报》、《重庆石柱手机报》、“五彩石柱”微信公众号、“五彩石柱”APP、“石柱新闻”微博;统一投稿邮箱:sz_xwzx@sina.com。

总 编 辑:禹云洲

值班副总编辑:谭华英

       执行主编:张俊杰



[打印]

[责任编辑: 张俊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