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下漫山茶 荒山变“金山”
—— 河嘴乡力推茶文旅融合发展纪实

茶叶产业基地

长势良好的茶树苗

前往河嘴乡茶叶基地,随着蜿蜒公路盘山而上,只见一排排“青叶子”错落有致地排列在山坡上。每株茶树都欢快地挺直了身子,尽情享受着良好生态环境的滋养。站在刘家山茶叶基地观景台最高处,放眼望去,薄雾笼罩,宛如仙境。

可曾经,这里的陡峭山坡要么荒芜缺少生机,要么只能种点农作物自给自足。如何利用好资源优势,走出一条适宜的路子,提升脱贫攻坚质效,让群众脱贫增收致富?河嘴乡党委政府经过反复摸索,探索出了一条茶文旅融合的道路。

量身定制

荒山变“金山”

河嘴乡位于我县北部,海拔580米至1500米,土地肥沃,气候宜人,且周围无矿山污染,山好水好,境内还有银杏堂等旅游景点。

为有效激活“沉睡”的土地资源,进一步拓宽群众增收致富渠道,并形成长效机制,该乡按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针对所拥有的资源禀赋,确立了茶文旅融合发展思路,萌生出了栽种茶树的想法。

如何种?种什么品种?怎样种好茶叶?该乡先后6次组织村干部赴贵州湄潭、利川毛坝、成都雅安等地考察学习,先后引进2家业主。

2019年,河嘴乡富民村刘家山茶叶基地启动建设,把大片荒地利用起来,打造近1300亩的茶叶种植基地,带动村民务工增收。

贫困户周代群是河嘴乡富民村回龙组村民,于2016年脱贫。他把自家的6亩多土地流转给公司,又和老伴在茶叶基地务工,经济收入比往年大大增加。

“我在茶叶基地当管理,一个月工资有3000多元。我家属一个月有1500元左右。再加上土地流转费每亩400元,我家一年靠着茶叶基地能有5万元左右的收入。现在的日子是越过越好了!”周代群笑呵呵地说。

延伸拓展产业链

实现“接二连三”

2018年,该乡引进了重庆河美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该公司采取“公司+合作社+村集体+基层供销社+农户”的模式经营,带动该乡农户341户(其中贫困户46户)增收。

目前,该乡种植的茶叶有黄金芽、安吉白茶、福鼎大白、紫鹃等5个品种,已发展在地茶叶4000亩,茶叶长势良好。

只种出了茶叶还不算“功成”,还需自己会加工、销售,拥有自己的品牌。于是,河嘴乡积极争取县发改委、县农业农村委、县交通局等县级部门和单位对项目的支持,为基地建设提供技术服务支持及完善各类基础设施。

同时,该乡坚持走有机高端茶品牌定位,完善产业发展链条,加强后期管护,加快茶叶加工厂、冻库、有机肥堆码厂等项目建设,确保迅速打通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实现产业“接二连三”。

此外,为解决易地扶贫搬迁户产业发展难题,该乡为全乡易地搬迁贫困户按0.5亩/人免费赠送培育成功的茶叶地块,让他们作为“股金”进行入股分红。现该乡已为35户75人赠送培育成功的茶叶地块37.5亩。

茶文旅融合

力促乡村振兴

河嘴乡银杏堂是重庆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明初,距今已有500多年历史,历史人文积淀深厚。

河嘴乡党委政府坚持把产业发展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与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抓手。在茶产业迅速崛起的同时,该乡结合银杏堂的历史文化底蕴,积极谋划茶文旅融合发展新路子,充分利用周边良好生态资源、丰富历史文化和特色旅游景点,通过茶文旅融合发展促乡村振兴。

该乡按照全域化、一体化发展思路,立足茶叶产业,推进茶文旅融合,高标准建设示范茶园3个。同时,引进社会资本,启动南美对虾养殖场、谭氏原生态观光园等项目建设,力争形成一批集休闲旅游、娱乐美食、禅茶文化等于一体的特色景点。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加快茶叶加工厂建设,确保明年采摘的茶叶能够加工和销售,并尽快形成高山生态有机茶叶品牌,让茶叶带动茶文化以及湾底院子、银杏堂等景点的长期发展,真正实现茶文旅融合发展。”河嘴乡有关负责人说。

记者李玉霞 文/图


感谢您关注县委县政府主办的主流媒体重庆·石柱网,更多新闻关注其他主流媒体《石柱报》、《重庆石柱手机报》、“五彩石柱”微信公众号、“五彩石柱”APP、“石柱新闻”微博;统一投稿邮箱:sz_xwzx@sina.com。

总 编 辑:禹云洲

值班副总编辑:谭华英

       执行主编:张俊杰




[打印]

[责任编辑: 谢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