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亩梨园铺就致富路
——桥头镇产业发展助乡村振兴纪实


梨园产业基地

梨树成片,春华秋实。记者走进桥头镇田畈村看到,道路平整,村容整洁,房前屋后绿意融融、果香弥漫,村民们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近年来,田畈村不断提高梨树种植科技含量,积极引进优质品种,做强梨产业,发展梨经济,打响梨品牌。如今,田畈梨园主要有四川苍溪黄金梨和翠冠梨等品种,种植面积达1700亩,已成为我县最大的梨树种植区。今年,田畈梨园产量突破30万斤,产值达180万元,成了村民的“致富园”。

巧借“金果子”

探索发展新路径

农业是乡村之本,如何让村民靠土地过上好日子?

从2016年起,田畈村就决定发展高效农业,并多次到北京、四川等地考察项目,最后选定黄金梨和翠冠梨作为发展品种,通过“统一规划、统一发展、统一培训、统一指导”,先后调整土地1700亩,打造了千亩梨园。

“梨园打造了,但当时如何利用梨树产业发展好集体经济还没有头绪。”田畈村党支部书记曾瑞华介绍,由于没有经验,他们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地摸索。“大家除了在一起协商讨论,还经常‘走出去’学习其它果园的优秀做法。”最终,田畈村确定了“合作社+村集体+农户”的利益联结模式,以发展绿色生态农业为主要方向,引导村民发展梨树产业,逐渐延伸产业链条,助推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带动全村脱贫致富。

如今,田畈梨园已成为远近闻名的果品品牌和乡村采摘游的热门选地。今年3月,17万棵梨树的花竞相绽放,形成了一片白色的花海。同时,田畈村成功举办了梨花节,引来大批游客前往赏花。9月,梨树上挂满喜人的果实,该村又举办了采摘节,当天就卖出去8万斤梨。

春季赏花,秋季采果,以“花”为载体,用“果”作支撑,田畈村的千亩梨园,正在奏响一支动人的“致富曲”。

孕育新希望

托起村民致富梦

俗话说,果树三分靠种植,七分靠管护。丰收的季节过去了,田畈村的村民又忙着在梨园里锄草、修枝。

田畈梨园的梨个大皮薄、汁多味甜,口味上乘,深受消费者喜爱,这都得益于工人们的精细管理。“每到冬管和春管时节,我们都会组织技能培训。”曾瑞华说,技术人员除了在培训课上传授理论知识,还会走进梨园手把手地教授管护技巧。

该村村民冉光珍告诉记者,自村里发展梨园产业以来,她家原本荒废的田、地分别以200元/亩、150元/亩的价格进行了流转入股。同时,她还在梨园务工,家里的经济收入较以往也有了明显增加。

“在梨园务工,每天70元,一年下来能收入1万多元,在家门口就能挣到钱,我们都很满意!”冉光珍说。

“我们实行农户土地入股分红,村集体占股份10%。目前梨园产业带动全村328户1312人,其中带动贫困户68户235人。带动贫困户就地就业增收,人年均增收18000元左右。梨产业的发展,也为贫困群众提供了一条稳定脱贫的新路子。”曾瑞华说。

拓宽新领域

解锁乡村振兴

一条以梨园为龙头,带动全产业链的致富路线已然清晰可见。梨树下,务工村民们精心呵护着果实;合作社里,工人们仔细打包着梨产品……产业越来越红火、日子越来越甜美,每个人的喜悦溢于言表。

“甜”的不仅仅是田畈村的果农们,桥头镇正以田畈村为鲜活样本,打造产业集聚、生态文明、富民强村、居住环境提升等多方共赢的富美乡村样板地,奋力朝着“小康路”迈进。

近年来,桥头镇狠抓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统筹推进污水管网建设、厕所革命、垃圾分类工作,规范店面绿化美化,同时积极引导居民养成良好卫生习惯。截至目前,该镇共计修建硬化各类村道路20余公里,完成卫生厕所改造400户,建成垃圾分类指导点8个。农户出行畅通便捷,场镇规范,农户院落整洁美丽,让桥头镇居民收获满满的获得感、幸福感。

桥头镇相关负责人说:“下一步,我们将从强化产品宣传、打造电商平台、拓宽仓储物流销售途径、产品深加工研发力度等方面抓实产业发展。同时,大力发展特色乡村旅游产业,为游客提供采摘、食宿、旅游一条龙服务,形成‘春赏花、秋摘果’的乡村旅游发展格局,确保实现农业稳步增效、农民持续增收的双目标,打造特色乡镇,助力乡村振兴。”

记者马瑗 文/图

感谢您关注县委县政府主办的主流媒体重庆·石柱网,更多新闻关注其他主流媒体《石柱报》、《重庆石柱手机报》、“五彩石柱”微信公众号、“五彩石柱”APP、“石柱新闻”微博;统一投稿邮箱:sz_xwzx@sina.com。

总 编 辑:禹云洲

值班副总编辑:谭华英

       执行主编:张俊杰



[打印]

[责任编辑: 谢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