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让铺张浪费披上“合法外衣”


今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闭幕后,李克强总理出席记者会时指出,各级政府都要过紧日子,决不允许搞形式主义,干那些大手大脚花钱的事。

然而,网络“爆雷”不断,舆论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先是长春市交警支队机关采购了一批单价高达36万元的进口警用摩托车用于日常巡逻,接着四川彭州经信局又以78万元价格购买了2705盒月饼。面对网络质询,两家单位倒也主动,不约而同给出了“经过审批、符合采购程序”的回复。

事出反常必有妖。诚然,从公告信息看,两家单位的采购的确“合理合法”。但这样一句经不起推敲的官方式回答,却更加激起了广大网友的好奇心——36万元的摩托车是否确有必要?289元一盒月饼是否价格虚高?更关键的是,还有多少这样的铺张浪费被披上了“合法外衣”?

近年来,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出台后,铺张浪费乱象得到了根本性扭转,小到一个U盘采购都得货比三家。尽管采购价格已经被压得很低,但对于供应商来说,政府采购仍然是一块不小的“肥肉”。毫不客气地说,“只买贵的、不买对的”等问题仍然突出,只要程序合法,豆腐也能卖出肉价钱。这就是一种披着“合法外衣”的腐败。

谁审批的,中间的差价去哪儿了?网友的怀疑并非空穴来风,一般人买菜还得讨价还价、货比三家,到了政府采购这儿,怎么就萝卜当做人参了?说到底,政府采购乱象,往往是“合谋”的产物。一边是形式合法的“萝卜招标”,一边是“公家钱可劲造”。

疫情发生后,中央财政不断让利于企、让利于民,各级政府都在学着过“紧日子”,任何一笔资金浪费都显得格外刺眼。不拿出铁腕手段,笼而统之高喊防止铺张浪费无异于隔靴搔痒。要确保政府的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堵住“钱袋子”的漏洞,最重要的是进一步建立公开、透明、科学的政府采购制度及评价体系,让阳光将每一个环节都照得透明。此外,也要充分发挥纪检、检察、审计、财政部门的监督职能,坚决扯掉“合法外衣”,让政府自认为的“合理合法”变成人民群众“心服口服”。(评论员


感谢您关注县委县政府主办的主流媒体重庆·石柱网,更多新闻关注其他主流媒体《石柱报》、《重庆石柱手机报》、“五彩石柱”微信公众号、“五彩石柱”APP、“石柱新闻”微博;统一投稿邮箱:sz_xwzx@sina.com。

总 编 辑:禹云洲

值班副总编辑:谭华英

       执行主编:张俊杰



[打印]

[责任编辑: 谢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