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园一角(航拍图)
这是一个距离县城只有10分钟车程的“城市果园”,这个1216亩果园里种满了李树、梨树、桃树、樱桃树、枇杷树、柿子树、无花果树……在这里,一年四季可以采摘水果、休闲垂钓、体验农耕文化,这里的40多户农户每年享受分红、400多位村民实现了在家门口务工……这里就是三河镇北岭山生态果园,一座美丽的“花果山”。
谁曾想,八年前这里就是一片荒山,村民靠着种土豆玉米维生,是什么力量让荒山变“金山”,是什么举措让生态果园一步步做大做强?是什么机制让村民共享红利?
产业选“准” 底子找准
马德凤本就是三河镇北岭山人,早年间就开始外出打工、做生意,挣下了一些积蓄。他的女儿马小英也在保险公司摸爬滚打了近10年,月收入过万元。就因父女俩都有个致富家乡梦,2012年,马小英跟随父亲的步伐,回到了家乡开始种树。
北岭山距离县城近,适合发展城郊经济,经过一番考察后,马德凤和亲戚陈清龙决定种植果树。2014年,在三河镇党委和县农委的指导下,马德凤和陈清龙开始探索流转土地的经营方式,并吸纳贫困户以土地入股的方式享受利益分红。2016年,他们的公司——石柱土家族自治县北岭山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成立了。
一直以来,公司以实现“带动村民增收、帮助贫困户脱贫、改变本地积贫积弱面貌”为长远目标,按照“发展绿色产业、致力乡村振兴”思路,采取“公司+基地+农户”模式,以一般农户土地流转固定分红和贫困户土地入股效益分红两种模式进行统一集中管理。现在公司承包了当地1216亩荒山和田地,投资2000余万元,种植了桑葚、樱桃、枇杷、李子、梨子、桃子、无花果等17类果树。
马小英说,下一步他们将以四季水果采摘基地为依托,打造农旅示范基地和康养胜地,实现一二三产融合,逐步建成集游客接待、农耕文化展示和体验、农副产品生产及销售、休闲娱乐、民俗文化、餐饮民宿等为一体的田园综合体。
果园里果肉饱满的梨子
品质做“精” 步子走稳
“要做就做最好的果园,走生态之路是最佳选择。”这是马小英作为新时代农民的想法。
立足实际,打好“生态牌”,是公司成立之初就定下的路子。步入园中,前后左右都是绿茵茵的果树。为了减少水果虫害,在果树旁安装了许多太阳能灭蚊灯,灭蚊灯通过在夜间发出的光芒,诱捕各类害虫。在果园道路两侧,还有堆积成山的菌包料、牛粪、菜籽饼等农家肥料,这些肥料就是果树的“补给品”。马德凤告诉记者,整个果园的果树,不用一滴农药、一粒化肥。
品质是消费者的生命,也是企业的生命。北岭山生态果园以发展绿色有机食品为抓手,严格按照绿色有机农产品标准,高品质规划、精细化管理,不断提升产品质量。目前,该园区生产的樱桃、桑葚、枇杷、李子、梨子等五大类水果已获得国家绿色产品认证。优质的水果也赢得了广大消费者的称赞。
为了将果园的环境变得更美丽,马小英和家人还特意跑到云南最大的花卉市场,选购了50多万元的向日葵、美人蕉、格桑花、玫瑰等花卉,种植在园区外围和采摘便道沿线。还带动村民整修危房、打扫清洁卫生,如今的北岭山环境优美、生态优良。
果园一角
利益共“享” 路子走宽
北岭山生态果园的项目得到了政府的支持。政府通过财政“一事一议”奖补资金项目弥补了园区基础设施“空心化”的短板,帮助建成园区10公里交通主干道、20公里人行便道以及配套完善了的灌溉水池、灌溉渠堰,为园区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政府帮助果园渡过难关,果园反哺助农增收。针对传统农业散、小、弱的现状,果园按照集中一般农户土地流转固定分红和贫困户土地入股效益分红两种模式,集中规模经营周围土地。“农民通过土地流转,每年年底按照旱地每亩400元、水田每亩700元的标准分红,贫困户土地入股分红价格按照一般农户上浮50%计算,每年分红总计72万元左右。”马小英如数家珍。该公司还通过入股基金分红的方式,吸纳40户贫困户入股,每户入股5万元参与分红,每年户均分红3000元;同时积极参与村集体经济建设,引入三河镇蚕溪村资金30万元,每年分红1.8万元。
分红是致富百姓的一个办法,吸纳当地群众常年家门口务工也是帮助当地群众收入的一个好举措。
果园常年招收40多位村民在基地务工,其中建卡贫困人员28位,每人每天70元工资,从事果树除草、施肥、修枝、防病治虫等生产管理。在这里,村民既挣到了工资,也学到了种植养护技术。马小英看了看账目说,每年要支付务工村民50多万元工资,去年在果园务工时间最长的贫困户,一年下来有1.8万元的务工收入。
北岭山生态果园凭借着优质新鲜可口的水果吸引了一批又一批游客前来采摘,已经在石柱及周边区县出了名。近来,果园又开始拓展餐饮、住宿、娱乐等其他项目,附近的村民及贫困户也跟着发展起了农家乐,销售起了农特产品,村民们的致富路子也越走越宽。
果园有名气了,产业有利润了,村民们也尝到了改革的甜头。(记者 游凤 文/图)
感谢您关注县委县政府主办的主流媒体重庆·石柱网,更多新闻关注其他主流媒体《石柱报》、《重庆石柱手机报》、“五彩石柱”微信公众号、“五彩石柱”APP、“石柱新闻”微博;统一投稿邮箱:sz_xwzx@sina.com。
总 编 辑:禹云洲
值班副总编辑:谭华英
执行主编:张俊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