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娘子”的致富经

谭安容正在喂猪

近日,在驻村干部的带领下,记者来到王家乡山泉村,见到了远近闻名的“铁娘子”——谭安容。初见谭安容,她正在用铲子娴熟地搅动混凝土,然后装进桶里,递给正在砌墙的丈夫刘绍荣。谭安容一边干活,一边道出了自己“铁娘子”外号的由来。

下决心  养猪摘掉“贫困帽”

2004年,由于孩子在家没人照顾,原本在外务工的谭安容夫妇不得不回到家乡,一边务农一边照看两个孩子上学。尽管种着二十多亩的庄稼,但收入还是入不敷出。2014年,谭安容家被评为建档立卡贫困户。

戴上了“贫困帽”,谭安容心里觉得很不光荣。在一次喂猪时,她萌生了一个想法:喂两头猪也是喂,喂二十头也是喂,为什么不多喂几头来卖钱呢?就这样,靠着一头母猪一年繁殖两次,谭安容家的生猪头数逐渐壮大起来,第二年就达到了近五十头。

在村“两委”及时宣传下,谭安容夫妇得知她家可以享受5万元的家庭农场扶贫政策后,加上猪肉市场行情见好,夫妻二人决定扩大养殖规模。

“现在公路边那几排猪舍都是我们一砖一瓦砌起来的,没请一个工人,150多头猪平时的管护都是我自己负责。”谭安容说。

扩大后的养猪场订单源源不断,谭安容的家庭生活也大大改善了。不再为两个孩子的学费发愁,家里盖了新房,还购买了一辆小型卡车、一辆电动车和一辆摩托车。2016年,她家顺利脱了贫。

不服输  “门外汉”变“专家”

在谭安容家周围的空地上,摆满了蜂桶。记者仔细一数,竟有四十多桶。一心养猪的谭安容怎么还有精力来养蜂呢?

原来,谭安容担心猪肉行情不稳定,万一亏损,将对家庭带来巨大的影响。恰逢当地政府从外地运来一批蜜蜂,抱着试一试的心态,谭安容以300元/桶的价格购买了三十多桶。

对谭安容来说,养猪方面她是能手,养蜂却成了难题,没过多久,就有几桶蜜蜂“夭折”了,周围养蜂的农户也因管理不善全部放弃了,但谭安容却一点不气馁。“我就不信那么多猪都养活了,这小小的蜜蜂还能难倒我?”

谭安容主动向当地的养蜂大户请教养蜂技术,并很快掌握了蜂箱排列、蜂箱巢门朝向、蜜蜂敌害防治等技术。

现在,谭安容家的蜜蜂已扩大到四十多桶,而且也陆陆续续有“新人”来向她“取经”。

“蜜蜂是很好的产业,不需要太多资金投入,也不用建圈舍,而且还不破坏生态、不污染环境。”谭安容表示,明年还将继续扩大养蜂规模。

能吃苦  美好生活有盼头

谈到养猪和养蜂的故事,刘绍荣忍不住补充道:“莫看她是个妇道人家,在修房建房方面,她也不比我们男人差哟!” 

近年来,全县大力开展农村危房改造工作,而山泉村部分符合改造条件的家庭大多举家外出务工,家里仅有留守老人和儿童,无法自行改造。

一天,谭安容收到好友刘海宁的微信消息,在外务工的刘海宁想把房屋改造工程承包给谭安容。

“别人家的房子不比自己家的,不能出任何纰漏。”谭安容有点犹豫不决,但耐不住刘海宁多次请求,谭安容决定接下这活。

从筑地基到主体完工,谭安容和丈夫从不叫苦喊累。谭安容还经常开着自家的卡车去拉建材,帮刘海宁节省了不少成本。

早上四点起床喂猪,天亮开始帮别人建房,下午六点回家冲洗猪圈,准备猪饲料……吃完晚饭已经接近十点。这样的作息时“虽然过程苦点累点,但有事做才有盼头,我相信会有苦尽甘来的一天。”谭安容坚信,能被贫穷打倒的只有懒人,只要用尽全力去做,任何人都可以战胜贫穷。“等给两个儿子在城里买了房,我就可以‘退休’了。”记者 罗远琴 文/图)


感谢您关注县委县政府主办的主流媒体重庆·石柱网,更多新闻关注其他主流媒体《石柱报》、《重庆石柱手机报》、“五彩石柱”微信公众号、“五彩石柱”APP、“石柱新闻”微博;统一投稿邮箱:sz_xwzx@sina.com。

总 编 辑:禹云洲

值班副总编辑:谭华英

   执行主编:张俊杰





[打印]

[责任编辑: 张俊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