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进典型】罗建国:用勤劳双手创造幸福生活

罗建国在犁秧田

    4月10日,天空下着蒙蒙细雨,万朝镇万乐村双兴组村民罗建国正在忙着耕田。

    初次见面,脸上挂着笑容的罗建国给人印象深刻。

    不怕苦累 “借田”耕种

    罗建国今年69岁,出生于一个农民家庭,妻子余善英患有听力障碍且体弱多病,需要长期依靠药物维持,无法参与生产劳动。他是家中唯一的劳动力,因为缺乏文化和技术,无法外出打工,一家人生活得很艰难。

    2013年,罗建国一家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他说:“作为家里的顶梁柱,再苦再累我也要坚持下去。”

    罗建国每天除了照顾患病的妻子,就是和土地、牲畜打交道。虽然日子过得辛苦,但他却干劲十足。在他的精心照料下,妻子病情逐渐好转,也能帮他干一些轻松点的农活了。

    罗建国家有4亩田地,仅靠这点田地是难以脱贫致富的。为增加收入,他想到了向别人家“借田”。“现在外出务工的人多,有一些田地被撂荒,我就想把它利用起来。”在征得他人同意后,罗建国“借”到了近20亩田地。他坚信,只要主动干、努力干、勤奋干,就一定有出路。

    早出晚归 兼职增收

    罗建国对这些田地有自己的打算:水田种稻谷,山地种玉米、红薯。玉米、红薯既可食用、售卖,又可用来养牲畜。

    因为没有农机,罗建国赶着黄牛起早贪黑地犁田。每天天还没亮就起床,喂养牲畜,做早饭,8点就出门劳作,下午4点多才回家吃午饭,一天只吃两餐,这是罗建国多年来养成的习惯。“我们干的都是力气活,一顿吃得比较多,这样能避免了来回跑耽误时间。”罗建国说。

    在万乐村第一书记秦大文眼里,罗建国能有今天的成绩,都是靠自己勤劳的双手换来的,他特别能吃苦。

    秦大文回忆说,炎热的夏季,田里的稻谷熟了。罗建国天还没亮,就把头灯戴在头上,到田里割稻谷,天快黑的时候就从田里把割好的稻谷背到院坝里用机器打。

    “我找别人借的稻田离家比较远,稻谷从田里背回来得花上一个多小时,而且都是小路。”罗建国说,“晚上要把当天割好的稻谷都打完,差不多要忙到凌晨1点多。4点又得起床割稻谷,农忙时每天只睡得到三四个小时。”

    “我们都不怕辛苦,妻子病情好转后,每天帮着切猪草、喂养家禽、打理家务。我负责犁田、翻地、收割等体力活。”罗建国说,等到忙完秋收,他还会利用空闲时间到附近打零工挣“外快”。

    不等不靠 日子越过越红火

    在万乐村,罗建国总是最早一个到田地里忙活的,也是最晚一个回家的。依靠自己的辛勤劳动,2016年罗建国顺利脱贫了。肯吃苦,活又干得好且为人很实诚的他,得到了村民的认可,2018年被选举为双兴组组长。

    当上村民小组组长之后,罗建国的积极性更高了。他主动要求配合村两委宣传扶贫政策,助力脱贫攻坚。平时有空时还帮助村里打扫卫生,当起了村里的义工。

    2019年,罗建国种植水稻18亩、玉米12亩、红薯20亩、西瓜10亩,养殖生猪12头,实现家庭人均年收入40588元,还受邀参加万朝镇“榜样面对面”演讲活动。

    为确保罗建国稳定脱贫,驻村工作队积极联系意向客户,帮他销售家禽、农产品,让他增强了发展产业、率先致富的信心。“今年我们还将通过电商平台,走电商扶贫路子,帮助他销售农产品,实现增收致富。”秦大文说。

    如今,他已耕完10余亩田,准备了16斤谷种、12斤6两玉米种子、50斤花生种子。“我现在养了8头猪,等猪崽价格便宜一点,我还准备再购买养殖10头,一年能挣几万块。”谈及未来的打算,罗建国充满了信心。

    “他用自己的经历,向大家证明了一件事: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秦大文说,邻居们很少见到罗建国清闲过,每次见到他,不是在干农活,就是在去干农活的路上,且步履匆匆。“他不仅是贫困户中自强自立的典型,更是整个村学习的榜样!”(记者 马瑗 文/图)

 

    感谢您关注县委县政府主办的主流媒体重庆·石柱网,更多新闻关注其他主流媒体《石柱报》、《重庆石柱手机报》、“五彩石柱”微信公众号、“五彩石柱”APP、“石柱新闻”微博;统一投稿邮箱:sz_xwzx@sina.com。

总 编 辑:禹云洲

值班副总编辑:谭晓钟

         执行主编:张俊杰

 

[打印]

[责任编辑: 谢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