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溪村人信心足:“三大宝贝”助增收

手捧着黄精,谭启桂笑得合不拢嘴。

    华溪村的“三大宝贝”究竟是什么?

    “黄精、蜂蜜和乡村旅游。”中益乡乡长刘登峰给出了答案。

    “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刘登峰说,今年是脱贫攻坚收官之年,在脱贫奔小康的路上,华溪村一定会努力奔跑,通过“三大宝贝”不掉队。

    选准产业 “黄精”变“黄金”

    4月1日,阳光下的华溪村,绿意盎然。

    走进村里,连片的地里,黄精还在萌发新芽,这是华溪村种下黄精的第二年。

    黄精在当地俗称“老虎姜”,是多年生草本食药两用植物,根茎繁茂,三到五年投产。

    “明后年即可见效。”刘登峰说,把黄精作为包括华溪村在内的中益乡的“产业宝贝”,前期是做了大量考察和考证的。

    之前乡里种的是前胡,因连续种植导致药用价值降低,产量逐步下降,取而代之的便是黄精。

    2018年末,200亩黄精带着全乡脱贫的期待,通过与脆红李、皱皮木瓜、吴茱萸等作物进行套种的方式,在华溪村扎了根。

    习近平总书记到石柱考察之后,中益乡再次对黄精产业是否选准进行了论证。

    “把黄精作为‘产业宝贝’之前,野生黄精就已经在中益乡广泛生长了。”

    海拔1000多米的深山中,野生黄精随处可见。再通过到湖南、湖北等地考察,中益乡有了结题答案。

    “黄精生长所需的海拔高度、山地地形以及气候条件,全部适合。”刘登峰说。

    今年春耕期间,全乡800亩多花黄精完成栽种。其中,在前期种植200亩的基础上,华溪村又增加了300亩,成为全乡黄精种植面积最多的地方。

    “黄精从种植到收获需要2—3年,虽然看似长得慢,但每年都能给当地百姓带来收入!”华溪村党支部书记王祥生给记者算起了黄精的“生意经”:村里面建立了合作社,合作社发包黄精种植管理,承包户不仅有工资,还能拿分红。“比如承包五亩的黄精管护,三年管护收入能有1万元。”

    王祥生继续算着账:“按照承包协议,黄精上市后还能拿到20%的收益分红。以亩产6000斤的产量,保守价5元/斤计算的话,5亩管护3年后能拿到3万元分红。”

    如果再加上土地入股和村集体利润分红,这片种植黄精的沃土是真的长出了“黄金”。

    “黄精地里,种植的不仅仅有黄精。”王祥生来到产业扶贫黄精木瓜种植示范基地,他介绍说,“黄精与皱皮木瓜进行了套种,村里还有脆红李、吴茱萸与黄精的套种基地。”

    除了黄精有收益,这些套种的经济作物一样能带来不少收益。

    “中益乡黄精产业已突破千亩。”刘登峰说,2022年达产后,预计可实现产值3000万元,全乡正计划用五年左右的时间,将黄精种植规模扩展至3000亩。

村民准备的蜂桶。上游新闻记者 胡杰 毕克勤 摄

    甜蜜产业 1200个蜂桶引蜂酿蜜

    从县城到中益乡,一进中益乡的辖区,道路两旁一栋栋小楼错落有致,这些小楼的外观都是同一种颜色:金黄色。

    为什么选择这种颜色?刘登峰揭晓谜底:那是蜂蜜的颜色,包括华溪村在内的中益乡,正谋划着一项“甜蜜蜜”的事业——中蜂产业。

    刘登峰说,养蜜蜂在中益乡有传统,几乎家家都养。乡里本来梨树、李树、桃树多,现在又在大力发展果蔬产业和中草药产业,这些都为发展中蜂提供了蜜源。选择中蜂产业,并非“拍脑袋”的决定。“之前参加西部农交会,我们发现重庆18个深度贫困乡镇里有4个都在卖蜂蜜。”

    这意味着,要想脱颖而出,需要差异化,要有自己的特点。

    “就目前来看,中益乡的目标是瞄准了‘中华蜜蜂第一镇’的目标。”刘登峰解释,“我们要酿造最好的蜂蜜。”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当地通过与中国养蜂学会合作,参与了中蜂养殖相关标准的制定,用标准化的生产模式,提升蜂蜜品质。

    中益乡正计划对一批有养殖能力和技术、有意愿发展中蜂产业的农户按照“星级户”的方式进行培养。

    “按照中国养蜂学会制定的标准来评定蜂蜜等级。”刘登峰举例说,比如星级户生产的五星蜂糖,可能是按照200元/斤的标准进行收购,四星蜂糖按照150元/斤收购。

    说起华溪村里的中蜂产业,王祥生也充满了自豪。“村里已经有了1200个蜂桶,蜜蜂采摘的鲜花,不仅来自果树,还有些来自药材。”

    为了保证蜂蜜质量,华溪村的果树从不打药。

    这个季节,村里的梨花开得正艳。“因为不打药,这些梨树花虽开得好但结的果却不多,并且容易长虫口感不好,没有卖相。”

    好的蜂蜜有了,为了延伸产业价值链,华溪村还建起了蜂蜜扶贫加工车间,华溪村与龙头企业一道合作加工销售蜂蜜产品,每年可为村集体经济带来10万元以上的“甜蜜收入”。

中华蜜蜂谷。

    农旅融合 蜜蜂谷、美食街迎客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属于生态产业的中蜂产业促进了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改善,这也给当地旅游带来了发展的契机。

    “我们正在打造以蜜蜂为主题的农旅融合项目,比如‘中华蜜蜂谷’、以蜜蜂为主题的大型游乐园、蜜蜂博物馆等。”刘登峰说,“中华蜜蜂谷”就位于华溪村金溪沟,项目由融创中国联合清华大学打造,定位为沉浸式IP旅游目的地。

    融创中国相关负责人介绍,项目修葺了老旧房屋,改造了绵延6公里的景观谷地,山谷两旁错落有致地分布着蜂桶,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

    据介绍,“中华蜜蜂谷”定于4月15日开放,预计未来每年可为当地带来超过30万人次的旅游人流。

    “同‘中华蜜蜂谷’一起开门迎客的,还有我们村的‘美食一条街’!”在华溪村偏岩坝,驻村第一书记汪云友望着道路两侧的9家农家乐,似乎看见了未来游人如织的画面。

    “去年劳动节、国庆节,这里就吸引了很多游客,路边停满了车。”汪云友说,这里起初并非是美食街,只有一两户村民看到商机临时开设的农家乐。

    后来村民们找到驻村工作队,推销起了这个原意为“偏僻的岩石坝”的地方,汪云友说,“我们这里有几十亩的荷塘,小河穿流而过,远处还能看到‘缺门山’,环境好得很!”

    驻村工作队通过党建共建工作室与重庆市工商联餐饮商会建立了联系。

    去年11月,全国政协委员、市工商联餐饮商会会长、陶然居董事长严琦携火锅天下宴博物馆、秦妈集团等市工商联餐饮商会部分会员企业负责人来到华溪村考察,最后达成了结对帮扶,对偏岩坝实施整体开发农家乐示范项目。

    10家企业对9家有意愿的农户进行结对帮扶,从室内外装修、家具灶具采购,到厨艺培训、服务技能培训,全部都由企业承包。

    在偏岩坝,9座农家小楼悬挂着“对口帮扶农家乐”的红色牌匾,屋里屋外粉刷一新。串联农家乐的乡村小路上,负责筑路与景观打造的工人们正加班加点地施工。

    “它将成为华溪村旅游游客接待基地和集散中心。”汪云友说,加上“中华蜜蜂谷”、水果生态采摘园,华溪村乡村旅游将迎来更大发展契机。

    这正是华溪村的第三个“宝贝”。

    “华溪村和华西村同音,但没有可比性。”刘登峰说,“伴随着华溪村的孕育发展,希望有一天,大家说到华溪村,不仅会想到华西村,也能想到我们华溪村。”

    重庆晨报·上游新闻记者 王梓涵

[打印]

[责任编辑: 谢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