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益乡脱贫攻坚巡礼】
咬定幸福目标 发展甜蜜事业
——中益乡脱贫攻坚巡礼之中蜂产业

    中蜂产业投入少、见效快、回报率高,不占地、无污染,还能有效促进农作物增产增收,综合效益显著,是贫困地区农民脱贫致富的理想项目。中益乡四面环山,平均海拔达1147米,雨量充沛,气候温润,植被良好,有1.4万公顷林地,林木覆盖率达88%,山上生长着五倍子、乌泡、千里光、漆树、野菊花等30多种蜜源植物,有着发展中蜂产业得天独厚的地理气候和资源条件。

    中益乡的中蜂产业覆盖了全乡7个村,现有蜂农470户,养殖总量达到8000群,建有中蜂种群良繁场1个、蜂蜜加工扶贫车间1个、专业合作社1个。2019年,全乡蜂蜜产量达20吨,总产值600万元,成为群众脱贫增收的一个拳头产业。

中益乡华溪村蜂农检查蜂群生长情况

    群策群力

    托起村民致富梦

    “向老师,快过来帮我看一下,这群蜂怎么一点都不活跃,是不是生病了?”3月24日傍晚,在中益乡龙河村的一处崖壁下,贫困户谭启军焦急地拉着该乡中蜂养殖技术员向光伟说。

    在谭启军的带领下,向光伟来到一个蜂箱前,动作娴熟地打开蜂箱盖,拿起一张蜂脾仔细观察起来。“老谭,你这群蜂没什么问题,就是蜂群不够活跃。你这蜂箱内空隙大,加上这几天气温下降,箱内温度低了,蜂群自然就不活跃了。”检查过蜂箱后,向光伟耐心地解释到,现在当务之急是做好蜂箱的保暖工作,避免蜜蜂被冻死或跑掉。

    听了向光伟的解释,谭启军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去年上半年,在中益乡扶贫干部的宣传和引导下,谭启军参加了乡上的中蜂养殖技术培训,并申请了5万元的扶贫小额信贷资金用来发展中蜂产业。蜂源问题,有乡政府帮忙联系;技术问题,有技术人员上门指导。谭启军一口气将中蜂由原来散养的10多群发展到近50群,当年便收获蜂蜜300多斤,收入4万多元。

    尝到甜头的谭启军热情高涨。今年3月份,他又新购了一批蜂箱,将中蜂发展到了110群。按每斤蜂蜜150元的市场价计算,预计今年他家中蜂养殖收入可达10万元。

    在中益乡,像谭启军这样靠养殖中蜂脱贫致富的农户不在少数。自2017年开展深度贫困乡脱贫攻坚工作以来,中益乡将中蜂产业列为全乡重点发展的三大特色产业(中蜂、经果、中药材)之一,得到了市、县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

    在资金方面,中国农业银行、重庆农村商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面向贫困养殖户推出了免抵押免担保、政府补贴利息、最高5万元的扶贫小额信贷业务,解决了贫困户发展产业的资金难题。在技术方面,市农委、市畜牧技术推广总站多次派出养蜂专家到乡上开展技术培训,县上派遣了专业技术人员常驻中益乡,为养殖户提供及时高效的上门指导服务。

    针对影响中蜂产业发展的季节性蜜源不足的问题,市、县林业草原局为中益乡规划并实施了科学的蜜源植物培植提升项目,通过先后两轮蜜源植物培植,共栽植五倍子、黄檗、乌桕等蜜源植物2万亩,使全乡蜜源质量得到了强力提升,为中蜂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壮大奠定了基础。

中益乡华溪村扶贫车间生产的中蜂系列产品

    保险“护航”

    守护村民新生活

    为提高贫困养殖户的抗风险能力,县级相关部门联合保险公司向中益乡推出了产业扶贫保险,由政府全额出资200元为贫困户购买15000元保额的保险,对因意外情况损失的蜂群,每群赔偿500元,解决了养殖户的后顾之忧。

    光明村贫困户汪从兴就是产业扶贫保险的受益者。汪从兴已有10余年的养蜂经历,但由于以前蜂蜜价格不高、销路不畅,他从来没有把中蜂养殖当做产业来发展,一直只养了五六桶。2017年,将中蜂产业列为重点产业的中益乡,推出了一系列扶持和鼓励政策,让他看到了希望。2018年,他尝试着将蜂群增加到10余桶,当年蜂蜜刚取出来,便销售一空,增收近一万元。2019年,他一口气将蜂群数量增加到了30桶。

    养殖规模扩大了,风险也随之增加。作为资深养蜂人的汪从兴,在去年秋季接连遇到蜂群因躲避天敌而逃跑的事件,损失了3桶中蜂。他立即将受灾情况报告给村上的协保员。随后,乡、村两级协保员约同专业技术人员上门开展了灾害鉴定,保险公司在核定损失后,很快进行了赔付,为他挽回经济损失1500元。

    产业扶贫保险的“及时援手”,让汪从兴吃了一颗“定心丸”。他仔细分析了受灾原因,加强了后期管护。2019年,他家的蜂蜜再获丰收,产量达到了200多斤,收入3万多元。“我决定咬定中蜂这个‘黄金’事业,把日子过得像蜜糖一样‘甜’!”汪从兴满怀信心地说。

    多方共赢

    跨界念好“甜蜜经”

    最近,在中益乡场镇经营餐馆的谭地琼开辟了“第二职业”——养蜂。去年底,颇有生意头脑的谭地琼,眼见中蜂产业日渐红火,一口气从中益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手里承包了126群中蜂,准备放手大干一场。

    由于经验不足,去年越冬的时候,谭地琼的蜂群冻死的加上逃跑的共损失了十几群。根据双方签订的承包协议,她饲养中蜂每年要给公司分红蜂蜜3斤/群,余下的归她自己所有。协议期满时,要按交付时的中蜂群数如数归还,数量不足的,需按市场价进行赔偿,通过繁殖新增的,则归她自己所有。

    为了减少损失,谭地琼请来了盐井村的养蜂能手陈小平一起管理。经过一番精心管护,蜂群终于稳定了下来。“我家老一辈养了几十年中蜂,我看着他们养觉得简单,没想到里面有这么多学问。”谭地琼说,现在她每天早上和晚上都要步行到一公里外的蜂场查看蜂群情况,等天气暖和一些后,还准备多繁殖点蜂群,早点把损失补回来。

    据中益旅游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介绍,该公司现有中蜂600群左右,今年计划全部承包给村民,由公司出蜂群和场地,并负责蜂蜜保底收购,承包人负责养殖管理,以此来带动村民发展中蜂产业。去年,公司在华溪村收购蜂蜜4500余斤,通过加工、包装后远销北京、广东、山东等地,销售额达70余万元。

    华溪村的中蜂产业只是中益乡中蜂产业的一个缩影。在充分发动群众发展中蜂产业的同时,该乡紧紧围绕“中华蜜蜂第一镇”主题定位,按照“蜂文旅”融合发展思路,深入挖掘土家蜜蜂文化,持续巩固蜜蜂产业基础,规划打造一批蜜蜂主题旅游产品,加快融入我县“大黄水”旅游区发展,不断增强乡村产业发展内生动力。

 

     感谢您关注县委县政府主办的主流媒体重庆·石柱网,更多新闻关注其他主流媒体《石柱报》、《重庆石柱手机报》、“五彩石柱”微信公众号、“五彩石柱”APP、“石柱新闻”微博;统一投稿邮箱:sz_xwzx@sina.com。

总 编 辑:禹云洲

值班副总编辑:谭晓钟

         执行主编:张俊杰 

 

[打印]

[责任编辑: 谢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