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想到,我看到了小康”
—— 访中益乡华溪村共产党员马培清

马培清(右)与游客合影

    3月26日,记者在中益乡华溪村先锋组共产党员马培清家的院坝发现了不少的变化:以前的厨房改装成“华溪村主题邮局”超市,琳琅满目的土特产摆满了货架,院坝摆放了两张石桌、八根石凳,屋旁的独立厕所由一间扩建为两间。

    一大早,马培清就起来做了早饭。大儿子上了工地后,她便靠墙坐着,晒起了太阳。当记者与其谈到生活的变化,已是耄耋之年的马培清对小康有了新感悟。

    “没想到,我能和总书记握手”

    2019年4月15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中益乡华溪村先锋组,沿着青石板小路步行察看村容村貌、自然环境和产业发展情况,随后走进了马培清家整洁的小院。

    “总书记牵着我的手,进屋看粮仓、问冷暖。一股暖流在我心里流淌。”马培清说,“总书记叫我多保重身体,我说您也多保重身体!现在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了,我们翻身不忘共产党,脱贫不忘习主席。”

    一晃眼,离习近平总书记亲临中益乡华溪村视察已有近一年的时间了。马培清回忆起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她家的院子,至今仍历历在目。

    马培清的父亲马发兹曾是中共地下党员,解放后一直在基层单位工作。受父亲影响,马培清在1974年7月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如今已有46年党龄。

    胸前佩戴着闪光的党徽,精神矍铄的马培清说起话来滔滔不绝:“我是一名普通的共产党员,以前只有通过电视才能看到习近平总书记,哪曾想活这么大岁数还能见上总书记一面……”

    “见到总书记那天是我们全家最幸福的一天,同时,这也是我一生中最大的福气。”马培清说。

    “没想到,我亲手给儿子戴上了党徽”

    “我虽然48岁,但还是写了入党申请书……”

    这是一年前,马培清的小儿子陈朋对记者说的话。受父亲和母亲的影响,他一直渴望加入中国共产党。

    马培清经常对儿子说,既然想入党,就要随时以一名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她还鼓励儿子要为村集体做力所能及的好事和实事,带领村民们撸起袖子加油干。

    2019年9月30日,在马培清家院子旁边的印有“初心”二字的主题广场,马培清亲手为儿子佩戴了党徽——陈朋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父亲是一名党员,我也是一名党员,没想到在有生之年还能见证儿子加入中国共产党。”马培清激动地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我们家今天的幸福生活。现在我家三代都是党员,让我感到十分自豪。希望儿子以后能够时刻严格要求自己,履行好党员的义务。”

    “没想到,我看到了小康”

    1933年出生的马培清走到了今天,见证了农村的变化和发展。

    “过去我们家过年也吃不上一次肉,现在我不仅能随时吃上猪肉,还有钱到街上买几条黄斑鱼吃。”马培清说:“这几年,我们家的状况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马培清还透露:“我现在每天早晚都要喝一瓶纯牛奶。”她接着算了一笔账:“生活好了,自己喝牛奶要花近200元,这点钱完全付得起,不过生活好了也不能大手大脚,都得精打细算。”

    以前,大儿子陈福明缺乏致富技术,小儿子陈朋身患重病还要负担两个孩子上学,两人都在2014年被识别为贫困户。

    在中益乡政府的多方帮扶下,陈福明养起了肉牛,还当上公益性岗位的保洁员,年均收入有3万余元,于2015年实现了脱贫;陈朋通过土地入股分红、管护药材基地等方式赚钱,妻子谭明兰当上公益性岗位保洁员,一家人也在2016年脱贫。

    “看到儿子、儿媳妇踏实劳动,身体健康,孙子学习进步,我也觉得心安了。”马培清说:“‘家庭医生’每个月都要上门检查我的身体情况,乡里的保健医生还教了她一套老年保健操,每天早晚做两遍,神清气爽。”

    当谈到家乡的变化时,马培清说:“别人都说中益乡是一年一个样,照我说,中益乡是一天一个样。”

    吃穿不愁,子孙生活幸福,自己的家乡发展得越来越好。显然,这就是马培清理解的小康!(记者 王秦 文/图)

[打印]

[责任编辑: 谢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