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疫”记者隆太良:愿为微光,照亮希望

    2020年的春节,一场猝不及防的疫情席卷全国,打破了人们宁静的生活,也按下了昔日喧嚣繁华的“暂停键”。当大多数人宅在家中自我防护时,依然有人选择逆风前行。他背着相机,手拿纸笔,日夜奔波在战“疫”前线,只为将最基层、最真实的信息及时传递出来,给予人们力量与希望。

隆太良采访工作照

    县新闻中心隆太良就是一名战“疫”记者,当踏上“疫”线的那一刻,“愿为微光,照亮希望”的誓言便深深地镌刻在他的心中。

    主动请战 彰显责任担当

    疫情发生以来,我县多数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分布在西沱镇。因此,西沱镇成为了我县重点疫区。为防止疫情向其他乡镇蔓延,1月24日,西沱镇及时设置交通劝导点14个。为加大宣传报道力度,2月6日,县新闻中心积极响应号召,需指派一名记者前往西沱镇,深入一线全方位、多角度报道疫情防控工作开展实况,进一步提振全县人民抗击疫情的信心和士气。

    “我要去西沱!作为一名有着14年党龄的共产党员,越是在关键时刻,越要冲锋在前,既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更要发挥模范带头作用。我还是一名记者,是党和人民信赖的新闻传播者。越是需要信息传播的地方,就越要有记者的身影。”来不及同家人商量,隆太良第一时间主动向单位请缨,要求前往西沱镇开展采访报道工作。

    “面对这样的事情,我知道你会主动报名去的。”得知隆太良要去西沱时,深明大义的妻子刘桂兰没有感到多意外。她知道隆太良是一个十分热爱新闻工作的人,一个曾经因为要首先完成新闻采写任务而错过与亲人见最后一面的人,在国家危难之际,怎么可能不挺身而出。

    “杯子和茶叶都带好了,记得自己泡茶喝,注意安全!”刘桂兰一改往常的沉默寡言,一边为他收拾行李,一边不停地叮嘱他要照顾好自己。男儿有泪不轻弹,临行时,看着多年来默默付出、体弱多病的妻子,想起82岁的老母亲,隆太良忍住哽咽说了一声:“我走了,你们在家要自觉遵守政府的防控纪律,不要出门,要保护好自己……”带着心里满满的愧疚和不舍,他狠心地转身离开,给亲人留下了一个义无反顾、决然逆行的背影。

    冲锋在前 传播战疫信心

    2月8日,到达西沱镇的当天,来不及休整,隆太良便马不停蹄地赶到沿江社区大岩头悬崖劝导点采访。尽管天气很冷,从山下爬到山上,隆太良还是汗流浃背。劝导点又处于在悬崖下的岩口,冷风刮得格外凛冽。“风一吹,再怎么热立马就冷下来,相机都快要‘罢工’了,终于体验到了真正的‘冰火两重天’”,说起劝导点艰苦的条件,隆太良还着半开着玩笑。

    为了全面真实地展现出劝导点一线工作人员的坚守和辛劳,隆太良足足采访了两个多小时才收工,回到镇政府食堂就餐时,饭菜早已冰冷。“单位食堂没开门,吃了好多顿泡面了。今天这顿好安逸!”捧着简单的饭菜,隆太良狼吐虎咽地同时还不忘发出感叹。当天,他写成《西沱镇疫情防控纪实:悬崖下的值守》,让人们看到了劝导点艰苦的条件和工作人员风雨无阻的坚守,更看到了作为一名记者肩负的责任和担当。

    “亲爱的老顽童:你这次主动报名去西沱采访,作为你的女儿,我的心里虽然有点担心,但是更多的是钦佩你。希望你本次的西沱采访之途,平安健康、顺利!”深夜,稿件完成后,隆太良才看到小女儿的留言。此时的隆太良,品味着妻子准备的茶,看着亲人的祝福,心里顿时感到有一股股热流在涌动。妻子的体贴、女儿的祝福、领导和同事的关爱、好友的鼓励,是他工作的动力,更是力量和勇气的源泉。

    谁都知道,离病毒更近一步,危险就增加一分,但现场是新闻的源头,作为记者,只有身临现场,才能抓住最关键的细节,写出最真实的新闻。

    2月25日,经西沱镇党委政府同意,隆太良进入集中隔离点近距离采访了3个六年级小学生。面对感染病毒的风险,隆太良一样会心生恐惧,手心里都捏出了汗。可穿上防护服进入拍摄区时,他立马进入专业的工作状态,一采访就是3个小时。

隆太良采访工作照

    “今天我们进入了‘雷区’,应该不会踩‘雷’吧。”“不会不会,医院没得你床位,丰都鬼城的门都不会给你开。”采访过后,隆太良与同事们看似一句句调侃的玩笑话,其实只是对内心害怕的掩饰。面对病毒恶魔,没有人不害怕,但作为记者,“逆行”是他唯一的选择,他不能退却。

    隆太良还曾面对面采访了我县首例新冠肺炎确诊患者周某某。2月14日,治愈出院的周某某到达西沱镇是已经晚上7点。“终于回家了,心里十分开心,感谢党和政府给了我第二次生命……”早已在寒风中等待多时的隆太良终于捕捉到了患者最真实的内心感受。采访中,人们耐心细致的态度、事无巨细的准备、温和亲切的话语,这样一幕幕感人的场景,让隆太良忘记了寒夜里5个小时的疲劳和辛苦,脑中的灵感源源不断地冒出。

    采访结束时已深夜11点,坐在电脑前的隆太良丝毫没有睡意,文思泉涌,一气呵成完成了稿件《首例新冠肺炎确诊患者治愈背后的暖心故事》。稿件完成时,已是第二天凌晨1点。这篇稿件在被县内媒体采用的同时,也被新华网、华龙网、上游新闻等多家媒体刊用,社会反响强烈,大家对疫情防控工作支持力度更大了,捐款捐物的人更多了。

    不畏艰辛 始终坚守岗位

    凌晨1点休息,早上6点起床,已经成为隆太良战“疫”期间的工作常态。“我从来都是当日事当日毕,实在内容较多也都是第二天尽快完成。”隆太良说,他到这里蹲点采访,代表着单位的形象,最快速度写出稿件,传播信息是他当前最重要的工作任务。据不完全统计,隆太良在20多天的时间里,天天满负荷运行,共完成稿件36篇,其中通讯报道14篇,消息报道22篇。大部分稿件被市级媒体刊用,新华网4篇、重庆日报1篇、华龙网11篇……

    “早点休息嘛,不然就真的成国宝‘大熊猫’了”,大家纷纷这样打趣他。由于长时间睡眠不足和过度劳累,隆太良的眼睛布满血丝,眼底有了深深的黑眼圈。他感冒了而且牙龈发炎,影响吃饭,一连6天只好吃汤泡饭。不想麻烦他人、担心影响工作效率的隆太良每天都直接端到办公室悄悄吃。他仍好奇地询问,隆太良也只用“习惯了”这句话敷衍过去。“感冒只是个小事情,基本上和工作无关的我都直接忽略!”谈起这些小事,隆太良总是选择性地遗忘。

隆太良在晚上在办公室写稿

    繁忙的隆太良都忘了大女儿离家的时间。“爸爸,我要去上班了,明天的车票。不要担心我,你要照顾好自己,平安回来!等疫情结束,我再多回来看看你。”3月2日晚上,一个视频通话突然打断了隆太良的工作。疫情期间,本来就聚少离多的大女儿,还没怎么和父亲好好见上几面,如今又要分别,归期不知。“要得,安心上班,加强防护哈。”一句简单的叮嘱后,隆太良匆匆挂断了电话,千言万语被生生咽下,然而泪水却涌上眼眶,模糊了双眼。隆太良将泪水留给了背着亲人的自己,却将坚强和微笑带到了岗位。

    “住宿冷不冷?”“该休息的时候要注意休息,晚上还是莫加班太晚。”“要保护好自己,有什么困难给我们讲,我们尽力协调……”单位主要负责人时常联系隆太良,关心他的身体健康和工作生活情况。而每一次隆太良的回答都是:“请领导放心,我没有困难,我还要努力,为单位树好形象,一定完成任务,不辱使命!”

    当被提及是否感到危险时,隆太良说:“谁不怕!但我能做的就是用‘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精神,当好社会大众的眼睛和耳朵,传播正能量,凝聚精气神,更加坚定大家战胜疫情的决心和信心。”

    战“疫”前线,隆太良冲锋在前,以一篇篇鲜活生动的新闻报道,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了一份绵薄之力,充分展现了新闻工作者的初心与使命、担当与作为。他“逆行”的背影犹如黑夜里一闪一闪的微光,虽然渺小,但也能照亮人们心中迎接春天的希望;散发的温暖也能给予人们前行的力量!本网讯(记者 张琼慧)

 

感谢您关注县委县政府主办的主流媒体重庆·石柱网,更多新闻关注其他主流媒体《石柱报》、《重庆石柱手机报》、“五彩石柱”微信公众号、“五彩石柱”APP、“石柱新闻”微博;统一投稿邮箱:sz_xwzx@sina.com。

总 编 辑:禹云洲

值班副总编辑:谭晓钟

执行主编:张俊杰

 

 

 

[打印]

[责任编辑: 余贺璐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