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亮希望之“灯”——石柱县教育扶贫掠影④

 

老师与马英杰(第一排右一)交流 (记者 李玉霞 摄)

    ·咸池河

    教育如“点灯”,特殊教育不仅要“点灯”,还要努力“照亮”残疾学生家庭的希望。

    为保障不能到校学习的重度残疾儿童接受教育的权利,县特殊教育学校自2015年起,对全县15名重度残疾儿童持续性地开展了“送教上门”活动。

    在送教对象中,有这样一个孩子——马英杰。她精神残疾,常年待在家里,极度欠缺沟通交往能力。其父亲视力、肢体残疾,其母亲有智力缺陷,家庭经济来源全靠低保金和政府的救助。

    扶贫先扶智。要解决马英杰一家的贫困问题,首先要解决马英杰的教育问题。但孩子惧怕生人,每当老师到他们家送教,她就会跑进后山躲起来。经过送教老师的多次努力,马英杰终于接受了送教老师,并开始学习。

    然而,间断的学习并不能让马英杰有更大的进步。2017年,中核集团为马英杰一家在县特殊教育学校附近租了房,并为马英杰准备好了学习用品。

    马英杰上学的第一天,嘴里一直重复说着:“不去!不去!”她对陌生环境充满了恐惧。经过学校多名老师的安抚与陪伴,马英杰终于安静下来,并尝试着在新环境里学习、玩耍。

    马英杰瘦小、皮肤惨白,穿着一身又脏又旧的衣服,让老师们心疼不已。在随后几天的学习中,老师们发现了马英杰更多的问题:没有家长接送(其父亲视力、肢体残疾,出行需要人搀扶;其母亲智力残疾,只具备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生活自理能力差、随地大小便、不会使用碗筷、吃饭时会将食物藏进衣服口袋里、捡垃圾吃等等。即使如此,县特殊教育学校的老师们并没有放弃。

    对孩子进行康复教育,增强其融入社会的能力,让其既能正常生活,同时还能照料父母,这是对马英杰进行教育扶贫的根本目的。因此,对马英杰的生活自理能力训练便成为老师们最大的课题。学校还安排了教师每天接送马英杰上学、回家。

    在教育过程中,老师们对马英杰进行了逐项教育。教排队打饭、正确使用碗筷吃饭、洗碗筷,对藏食物的行为进行矫正,手把手教到厕所如厕……经过老师们的努力,马英杰终于不再对学习抱有抵触情绪,有时还会主动去学习,主动与老师交流。

    特殊教育学校对马英杰实行全免政策,让其享受义务教育贫困生(非寄宿生)生活补助和在校贫困家庭学生兜底资助政策,这不仅让马英杰接受教育的权利得以保障,也减少了他们家的经济开销。

    对于智障儿童的言语发展能力的培养,既要根据其自身的缺陷,从多角度规划他们需要增强的能力,也要通过相应的康复训练和教育活动来实施,使其在认知、语言、社会技能等各个训练环节中得到尽可能多的训练。除了课堂内外的教育,学校还不定时邀请医疗专家对学校的部分学生进行测评和回访。

    老师们的艰辛付出,换来了可喜成效。马英杰改变了许多:学会数数、写字,会主动表达需求,会自己吃饭、洗碗、上厕所,并学会了唱歌……

    马英杰的改变引起了中核集团的关注。中核集团特为学校捐赠了5万元,帮助25个家庭解决了生活难题。马英杰和她的班主任还被邀请到中央电视台《手挽手》栏目录制了节目……

    特校的教师,就是“点灯”的人。他们“点亮”了特殊教育学校里的一盏盏希望之“灯”。

 

感谢您关注县委县政府主办的主流媒体重庆·石柱网,更多新闻关注其他主流媒体《石柱报》、《重庆石柱手机报》、“五彩石柱”微信公众号、“五彩石柱”APP、“石柱新闻”微博;统一投稿邮箱:sz_xwzx@sina.com。

总 编 辑:禹云洲

值班副总编辑:谭晓钟

执行主编:张俊杰

 

[打印]

[责任编辑: 谢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