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说好才是真的好
—— 记县交通局党委书记、局长陈松珍

陈松珍进村组召开脱贫攻坚群众会

    当干部,一个群众说好不叫好,大家说好才是真的好。陈松珍,是个群众拍手叫好的干部,曾被市公安局政治部记三等功,多次被县委、县政府表彰为优秀人才、优秀领导干部及先进个人。

    陈松珍现任县交通局党委书记、局长。前两年,全县脱贫攻坚工作进入攻坚拔寨的关键时候,他在西沱镇任党委书记,所以现在西沱群众仍然喜欢称呼他“陈书记”。

    陈松珍为何让群众如此心心念念?日前,记者特地走进乡镇和群众中,一探究竟。

    乐于为民服务——

    “我马上给你想办法!”

    “陈书记怎么没有一起来啊?”见到记者时,西沱镇南坪村的谭龙安猛不丁地说了一句,“我想他了!”话刚说完,这位67岁的男人,眼眶红了。

    谭龙安第一次见到陈书记是2017年,是陈松珍自己“送”上门的。陈松珍走进他家一看,见土墙裂了缝,顶梁“折了腰”,家里又潮又乱又险。“你这房子住着不安全,我马上给你想办法!”陈松珍留下这句话走了。这位陈书记留下的话,让谭龙安摸不清真假。

    陈松珍了解清楚情况后,立马和驻村工作队商讨,经过反复讨论,谭龙安家的情况与易地扶贫搬迁政策对上了号。

    没过几天,易地扶贫搬迁政策就“走”进了谭龙安家。因谭龙安自建能力不足,陈松珍和驻村工作队又一起想办法帮谭龙安请来了承建人。没过多久,谭龙安就拉着老伴和孙儿乐呵呵地搬进了新房。从此,下再大的雨、刮再大的风,谭龙安一家都能睡上安稳觉了。

    “是政府为我建了个避风港!”谭龙安经常这样对身边的人说。

    陈松珍虽然只到谭龙安家去过两三次,可他早就“住”进了谭龙安心里。

    西沱镇玉石村68岁的五保户李一贵,以前经常骂陈松珍,现在听到其他人说陈松珍坏话,就要跟他“干仗”。原来,李一贵一直住在破破烂烂的土墙房里,陈松珍得知他住房不安稳又不愿意建新房,上门劝说了十多次,每次都被李一贵骂“不安好心”。陈松珍回去后,研究了相关政策,干脆落实队伍先把李一贵的新房建好,而且就建在旧房旁边。李一贵这才知道,这位陈书记是真的为他好。

    2018年7月,李一贵刚搬进新房,旧房房顶就塌了。“轰”的一声,房梁、瓦片全部砸到他以前睡觉的床铺上。

    “我的命是陈书记给我捡回来的,哪个敢说他不好?”“陈书记来没有?我来煮腊肉给他吃。”采访中,李一贵念叨了几次。

    陈松珍像一棵树,一点一点“长”进老百姓的心中。“我马上给你想办法。”陈松珍用他风风火火的干事作风,帮老百姓办了下一件又一件实事,老百姓也把他记挂在心。

    在西沱镇,这样的故事,掰开双手都数不过来。

陈松珍走访搬进新房的谭龙安一家

    敢于迎难而上——

    “收到了,我帮你协调。”

    “收到了,我帮你协调。”在西沱镇花滩源现代乡村旅游观光园负责人谭兴城的通信记录里,有很多条陈松珍这样回复的信息。

    花滩源现代乡村旅游观光园是西沱镇农旅融合的典范项目,占地面积1200多亩,目前已经完成投资7000多万元,带动当地300余户农户实现稳定增收。

    2017年4月,42年未归乡的谭兴城回家给父母扫墓,看到老家的院子冷冷清清的,只有两位老人留守在家,满山农田无人耕种,便产生了回乡投资创业的想法。

    谭兴城的同学告诉他,刚调来的陈书记肯干实事、有担当。谭兴城便到西沱镇拜访了陈书记。

    “您找我有什么事儿吗?”“我是一位退休工人,想做点实事,考察了很多地方,觉得还是家乡好。”陈松珍的眼神瞬间就亮起来了,“好好好,欢迎欢迎。”陈松珍拉着谭兴城摆谈了几个小时。

    谭兴城还是有些犹豫。“您要是回来打造农旅融合项目,带动周边群众增收,西沱镇党委和政府一定全程服好务。”陈松珍掷地有声地向他承诺。

    冲着陈松珍的承诺,2017年8月,经过反复掂量的谭兴城再次来到陈松珍的办公室,明确说出自己想在老家打造一个现代乡村旅游观光园,从河南洛阳引进牡丹苗建一个牡丹园,吸引游客到村民家吃农家饭,恢复村里往日的“人气”。陈松珍听后,拍手叫好,再次承诺“你有什么困难,只要符合政策,党委和政府一定尽力帮你协调处理好。”

    立说立行,又敢于担当。陈松珍许下的承诺,终于打动谭兴城。

    2017年10月21日,花滩源现代乡村旅游观光园在西沱镇黄桷岩村老百姓的簇拥下开工。一切都顺利地进行着。

    2018年上半年的一天,花滩源现代乡村旅游观光园接待中心员工食堂停水了。食堂用的水是谭兴城用管子从山里引来的。他派人去看,发现水管被人用杂草堵住了。可是清理了一次又被人堵了,再清理一次再被人堵,反复如此。向村委会汇报,也协调未果。谭兴城只能给陈松珍发了条求助信息。

    “收到了,我帮你协调。”陈松珍虽然只给了谭兴城一条简单的信息回复,却深夜召集相关人员开会做思想工作。“农村发展、群众致富、乡村振兴就像一辆火车,好的企业就是火车头,群众不加油火车跑不远,农民的钱包就鼓不起来……谭总远离妻子儿女,回到家乡支持农村发展,你们的父母、叔伯原来出门务工没人要,现在个个每月能领4000多元工资,他不计回报地回到家乡来投资,我们应该全力支持他呀!我们不应该刁难他呀!我们更应该想办法留住他呀!”陈松珍苦口婆心地给群众讲政策,用心用情予以开导,群众逐渐明白“众人拾柴火焰高”的道理。

    陈松珍知道“说给群众听不如干给百姓看”,主动服务企业,优化营商环境需要干部群众齐心协力。他穿着水靴,打着手电,来到山洞口,和村委干部一起下水把水管疏通了。

    陈松珍深知:招商难,留商更难;乡村要振兴,产业是支撑。要是谭兴城走了,黄桷岩的乡村振兴不知又要等到何时。

    谭兴城信心动摇得最严重的一次,曾写了一份《报告》交给西沱镇政府。《报告》里写道:观光园我不做了,把项目免费交给政府管理。

    陈松珍知道,又出事了。原来是一场大雨,导致渠堰洪水暴涨,冲到了牡丹地里。看着从洛阳50元一株买回来的牡丹苗就这样被糟蹋了,谭兴城气愤至极。他自己跑到渠堰去泄洪,引发了和管理人员的争吵。谭兴城的家人得知他的项目发展时常受阻,也越来越不支持他。于是,他动摇了。

    最后,还是陈松珍出面,苦口婆心协调,才促成双方化解了矛盾。

    经过两年多的相处,谭兴城的心已经彻底被陈松珍和地方党委及政府的真诚服务感动了。谭兴城说陈松珍是“无欲则刚,秉着一颗公心,敢说、敢干、敢担当。”

    如今,西沱镇花滩源现代乡村旅游观光园建成了5000平方米的接待中心,种植了洛阳牡丹300亩、大五星枇杷400亩、太原雪松林150亩,还帮助村集体发展起了300亩榨菜基地,让沿线农户用上了天然气,帮助村里家家户户开起了农家乐。目前,观光园正着手引进梅花鹿1000只、孔雀200只,只待牡丹花开,便可开门迎客。

    勤于开拓进取——

    “办法总比困难多。”

    2019年,我县被市交通局、市农业农村委、市扶贫办联合命名为“四好农村路”市级示范区县,随后被交通运输部、农业农村部、国务院扶贫办联合命名为“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全县“四好农村公路”总里程达4423.801公里,乡镇、行政村通达率、通畅率、通客率均达到100%。

    可是很多人并不知道,出行难曾是我县贫穷落后的重要原因,中益乡就是一个典型案例。该乡华溪村过去只有一条机耕道连接村里村外,路面坑坑洼洼,晴天灰尘漫天、雨天泥泞难行,村里的人自己不到迫不得已时都不愿出门,更别说外面的游客进山来了。

    2017年8月,重庆市精准识别了18个深度贫困乡镇,中益乡就是其中一个。“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老乡富不富,关键在道路。”在中益乡脱贫致富的大工程中,道路建设成为了不可忽视的重要工程。

    2019年中益乡新修公路任务重,又逢雨季,边坡垮塌时有发生。塌方阻断交通,车辆不能通行,建材进不了村。可中益乡脱贫攻坚各项目正是紧张推进的关键时候,一分一秒都耽误不得。“办法总比困难多!我们必须保障好道路畅通。”陈松珍经常到现场督促指导。

    2019年“五一”小长假,是中益乡发展起乡村旅游以来的第一个旺季。为了在节日前完成沙子场镇到盐井村卫生室路段水稳层,让山区群众获得致富“门票”、让游客进山旅游畅通无阻,陈松珍带着交通干部拼了命一样地干。他每隔一天就到现场督促进度。每天晚上12点、凌晨1点、凌晨2点……忙完工作后,无论多晚,他都要仔细查看监理发回的施工现场视频,了解施工进度。一个班组提不上进度,就两个班组,两个不行就三个……每天24小时,机械不停,工人轮班。9公里水稳层,7天全面完成。陈松珍帮贫困群众“抢”到了这张致富“门票”。

    45岁的马建洪,在江苏、浙江务工多年,2018年春节回家开办起了农家乐。2019年“五一”小长假,他家获益不小。“三天接待游客上百人。重庆又来了个度假旅游团队,在我这里定了两个月的客房。都说‘要致富先修路’,果不其然。”马建洪喜悦之情溢于言表。搁在两年前,他怎么也想不到会有现在这样的好日子。

    原来村道公路不通,黄连、竹笋、蜂蜜、山菇等绿特产品销售难,农民守着“金山”却口袋空空。现在中益乡7个村34个村民小组,实现组组相通相连,形成四通八达的公路网。华溪村村委会主任深有感触地说:“路通后,自驾游的游客多了,黄连、山菇、洋芋、红薯等农产品都成了抢手货。”

    在陈松珍眼里,农村公路不能只满足于“畅通、安全”,还要“舒适、美丽”。他常常要求县交通局的干部要主动找差距、主动补短板。就这样通过一天一天的努力,慢慢地,我县也有了塑胶人行道、路边停车场……农村公路越来越美,越来越人性化。

    在很多人眼里,陈松珍是个不折不扣的工作迷。2019年农历八月十五,中秋佳节,本应是花好月好人团圆的时候,陈松珍却赶到中益乡检查公路建设质量、进度。他的家属忍不住打电话批评他:“中秋佳节你自己不在家团圆,也不能不让人家休息呀!”陈松珍挂电话后,才想起那天是中秋节。

    摘掉国家级贫困县帽子;村村户户发展起特色农业产业;乡村旅游越来越旺;群众脱贫致富共奔小康……这一切,都离不开“交通”这个先行者。

    “担当”是负起责任,“作为”是做出成绩。陈松珍,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这两个词。(记者 游凤 文/图)

 

      感谢您关注县委县政府主办的主流媒体重庆·石柱网,更多新闻关注其他主流媒体《石柱报》、《重庆石柱手机报》、“五彩石柱”微信公众号、“五彩石柱”APP、“石柱新闻”微博;统一投稿邮箱:sz_xwzx@sina.com。

总 编 辑:禹云洲

值班副总编辑:谭晓钟

执行主编:张俊杰

 

 

[打印]

[责任编辑: 余贺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