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笔账背后的民生

    医疗账本:

    2017年136337元医药费,自费39045元;2018年7202元医药费,自费241元;2019年3864元医药费,自费386元。

    教育账本:

    2017年9月——2019年12月,共计享受教育资助7825元。

    住房账本:

    2018年危旧房改造,自费0元。

    产业账本:

    生态护林员全年收入6000元,蜂蜜收入9000元,养鸡收入3000元,果园收入1000元,土地流转收入640元,村集体经济分红400元,五度农业公司股权分红960元,低保金9912元。

张剑锋从塑料袋里抓出了一大叠医疗收据

张剑锋的医药费用单子

    “这是我这几年看病的账单。”

    12月27日,石柱县中益乡华溪村,张剑锋从家里拿出一个白色塑料袋,塑料带上印有“石柱县人民医院”字样。

    张剑锋从塑料袋里抓出了一大叠医疗收据,摆到了我面前的烤火炉上,给我算起了他的“医疗账”:2017年花费136337元医药费,自费39045元;2018年花费7202元医药费,自费241元;2019年花费3864元医药费,自费386元。

    “生病这几年,如果不是政策好,真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是党和国家的好政策,让我捡回了这条命。”张剑锋说。

    “要命的贫穷,救命的政策”

    说起那场大病,张剑锋唏嘘感慨。

    2016年底,在电厂做工的张剑锋发现自己鼻涕里带着血,面部左半边也麻木了,视力也不行了。

    “确诊为鼻咽癌。”2017年1月16日,当重庆医科大学附一院的医生告诉张剑锋这个消息时,张剑锋拿在手上的东西“哐”一下全掉到了地上,呆呆地在医生面前足足愣了1分钟,“癌症,太可怕了,治病要花几十万,要是活不下来,我那没满4岁的儿子谁来养。”

    那些年,贫穷简直快要了张剑锋的命。与妻子离婚后,张剑锋一边要照顾高龄老母亲,一边要抚养刚出生没多久的小儿子,存下的钱远远不够治病。

    翻开张剑锋的医药费用单子,从2017年2月4日到4月29日,两个月的化疗,就有足足114813元医药费。

    癌症,让2016年刚脱贫的张剑锋在2017年初又返贫了。

    华溪村村委会得知消息后,立即为张剑锋申请了大病救助。在“大病救助”政策帮助下,张剑锋那两个月的11万多元的化疗费用,自己只掏了28675元。在这之后,张剑锋一万多元的复查费用,也只掏了两千多元。

    为了让贫困群众“看得起病”,2018年1月,石柱县全面构建起了以“资助参保、基本医疗、大病保险”为主体,以“健康扶贫基金、精准脱贫保”等为补充的医疗保障体系,所有贫困户住院看病可报销90%的医药费用。

    张剑锋就是受益者之一。鼻咽癌因为是慢病,张剑锋持慢病证每年还可享受1000元的医药费补助。

    “25元一盒的加巴喷丁胶囊,我只花3块钱就能买到。”因康复需要,张剑锋最近又去医院买了5盒,“无论是住院还是门诊开药,医疗政策对我的救助力度都相当大。”

    2018年,7202元医药费,张剑锋仅仅自付了241元,自付比例3%。2019年,因感冒导致鼻咽癌复发,张剑锋又住院了两次,花费3864元,仅自付386元。

    有了医疗政策的保障,张剑锋顺利地度过了治疗期。而整个石柱县,贫困人口都已经实现了100%医保参保,2019年救助贫困病人12.04万人次,医疗报销3340万元,就医综合报销比例达到了90.13%,大病救治率、在家贫困人口签约服务率均达100%。

    “希望知识改变孩子的命运”

    日出而作,日没而息,这是祖辈曾经的生活方式,也是张剑锋的生活方式。

    张剑锋没有多少文化,但是很重视孩子的教育。他说自己就是吃了没文化的亏,希望下一代不要再走他的老路。

    留守山村,陪儿子张芷铭读书,就成了他的主要“任务”。

    张芷铭现在是沙子中学七年级的一名学生。2017年重庆市完善了贫困学生教育资助政策。2017年秋季,非寄宿生张芷铭就开始享受贫困学生生活补助、营养改善计划等义务教育资助政策。算下来,这两年半,共享受了教育资助7825元。

    这对患病的张剑锋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

    自张芷铭上学前班开始,不论晴雨,张剑锋都坚持每天接送孩子上学放学。放学回来,他就开始辅导孩子做作业,练毛笔字,生怕孩子的学习因为自己的身体原因而滑坡。

    恰巧,这时候学校配备了新的师资力量,还逐渐开设了书法、美术、计算机等新的课程。放学后,还有老师辅导孩子的家庭作业。张芷铭变得越来越开朗了,成绩也一直保持在中上水平。2018年,他还在石柱县全县小学生毛笔字比赛中获得二等奖。

    扶贫先扶智。智从哪里来?从书本中来,从知识中来。

    张剑锋说,党的政策好,中益乡通过教育扶贫,正在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学校的教学硬件软件都越来越好,孩子有了希望,生活有了奔头。

    “危房免费得改造”

    土墙裂了缝,顶梁折了腰,瓦片漏风又漏雨,楼板稀稀松松要垮不垮……说起自己的“烂房子”,张剑锋自己都“打脑壳”。

    一没资金,二没劳力,一家人风风雨雨也就将就住过来了。

    张剑锋家的吊脚楼,是1989年修的,2018年,这幢旧房迎来了“治病根”的机会。

    农村危旧房改造政策“走进”了张剑锋家。工程车送来了新木领子、楼板、栏杆。施工队一批批地来加固旧房,改造电线、厨房、厕所、地坝和风貌。

    黑乎乎的墙白净了,乱糟糟的电线整齐了,坑坑洼洼的地坝平整了,脏兮兮的灶台亮堂了,臭烘烘的厕所干净了,晃悠悠的楼板稳当了……

    “就像18岁的姑娘,这幢旧房子突然变靓了。”托农村危旧房改造政策的福,张剑锋一分钱没花,又住上了安稳的“新房”。

张剑锋正在为土鸡投食

    “家门口把钱挣”

    大病初愈后,张剑锋虽然还处于休养期,不能从事重体力劳动,但他丝毫没有“等靠要”的思想。

    近年来,石柱县深度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中益乡的粮经比从9:1,已经调整成了1:9,村里办起“中字号”企业,发展起了经济价值高的脆红李、脆桃等水果,黄精、木瓜等药材,中蜂等养殖业。

    张剑锋也积极参与发展这些家门口的产业,中蜂养殖就是一个成功实验。

    2018年,他利用小额信贷政策贷款5万元,发展了27桶中蜂,今年就以每斤150元的价格卖出60斤蜂蜜。张剑锋还有继续扩大规模的打算,因为乡里新种下的吴茱萸、木瓜都是很好的蜜源。

    “可以说,我们这条穷山沟将来会变成一个聚宝盆。”张剑锋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信心。

    除了养中蜂,张剑锋还养了二十多只土鸡,今年卖土鸡就收入了3000元钱。

    2019年,张剑锋的收入有三万多元,其中包括“1+4”资产收益扶贫分红、中蜂收入、生态护林员收入、养鸡收入、村集体经济分红等。张剑锋也在2019年再次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

    养鸡、养蜂、打理果园、当护林员、照顾母亲和儿子,张剑锋每天勤勤恳恳、忙忙碌碌,一步步靠着在家门口挣钱摆脱贫困。(记者 游凤 文/图)

 

        感谢您关注县委县政府主办的主流媒体重庆·石柱网,更多新闻关注其他主流媒体《石柱报》、《重庆石柱手机报》、“五彩石柱”微信公众号、“五彩石柱”APP、“石柱新闻”微博;统一投稿邮箱:sz_xwzx@sina.com。

总 编 辑:禹云洲

值班副总编辑:谭晓钟

执行主编:张俊杰

 

[打印]

[责任编辑: 谢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