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残志坚 脱贫路上创造幸福生活

段久成为鱼投喂饲料

段久成家的鸭群在鱼塘觅食

    夕阳西下,王场镇双龙村兴阳组已脱贫户段久成的屋后,漫山遍野的果树挂满金黄的果子;屋前,波光粼粼的鱼塘里,鸭群在水中尽情地嬉戏。依靠三轮车出行的段久成来到鱼塘边,熟练地投撒鱼饲料,成群的鱼儿浮出水面,争先恐后觅食……

    “坡上种柑橘和柚子,水中养鱼,这些就是我家脱贫致富的希望……”,日前,48岁的段久成兴奋地对前来采访的记者说。

    外出务工遇事故

    重度残疾致家贫

    外出务工,是农村大多数青壮年脱贫致富的主要途径之一。上世纪九十年代,段久成也加入到了外出务工“大军”,先后在江苏、浙江、贵州、湖南等地干过建筑、挖过煤。

    “我没有多少文化,在外务工主要是干重体力活,就像打游击战一样,哪里有事干,就往哪里跑……”段久成说。

    2014年10月13日,段久成在贵州省六盘水市检查高压线路时,不幸触电,致双腿双肩严重烧伤,昏迷了整整两天两夜才苏醒过来。尽管保住了性命,但他双腿从膝盖以下被截肢,成为一个重度残疾人。

    “事故发生后,我感觉就像天塌了一样,段久成的治疗要花很多钱,两个小孩又到了上学的年纪……”段久成的妻子冉瑞英告诉记者。

    发生事故的那年,因巨额的医疗费用,家庭陷入困境,被评为低保户。2015年5月,段久成装上假肢回到老家后,花了半年时间才适应了用假肢行走。

    用心用力真扶贫

    众人拾柴火焰高

    “之前,我因身体严重残疾,不能干体力活而气馁,但现在身体慢慢恢复了,在驻村工作队员和村支两委干部的开导和鼓励下,以前的那种拼劲儿又回来了……”段久成说。

    王场镇“四好农村路”四通八达,水果和蔬菜产业异军突起,城里来休闲的人越来越多,这让段久成增强了通过发展产业脱贫的信心和决心。

    外出务工前,段久成曾从事过水产养殖,积累了一定的养殖经验。于是,他把脱贫的着力点放在了熟悉的水产养殖上。“以前养殖的是水蛭,因市场销路等原因亏了,现在我决定养鱼”。

    发展产业没有本钱怎么办?段久成通过驻村工作队和村支两委干部的帮助,贷来了5万元的小额扶贫贷款,解决了燃眉之急。他又流转了20亩土地建起了两口大鱼塘。

    双龙村村委会主任谭海峰介绍,当初段久成在建鱼塘时筑的是土堤岸,不仅养殖基地的美观受到影响,而且塘里的水容易渗漏。为解决这一“难题”,通过村委会穿针引钱,双龙村久久蔬菜股份合作社出资10多万元将土堤岸改造成了坚固的水泥堤岸。

    针对段久成家的实际困难,该村还为冉瑞英提供了清扫公路的公益岗位,她每年能收入5000元左右。

    “众人拾柴火焰高,通过大家的大力帮扶,我家脱了贫。”段久成满怀信心地说。

    坡上栽果水养鱼

    夫妻共奔致富路

    走进段久成家干净整洁的小院,室内物品堆放得整整齐齐,房屋四周的小山坡上种满了柚子和柑橘。沉甸甸的柚子压弯了枝头,金黄圆润的柑橘挂满了枝头,一派喜人的丰收景象。

    “坡上种植的水果都是冉瑞英辛辛苦苦干出来的。我上不了坡,只能站在院坝边指导她……”段久成正说着,王场场镇两位居民驾车来到他家。

    “老段,我要15公斤柑橘,叫你家属帮忙摘一下……”原来,镇上很多居民知道老段的特殊情况,经常来他家买柑橘。

    “我家因土地较少,只种植了300多株柚子树和90株柑橘树。今年柑橘进入了丰产期,每株可采摘柑橘8公斤左右,每公斤售价6元,一年收入4000余元。”冉瑞英一边为顾客采摘柑橘,一边算起了收入账。柚子进入丰产期后,一株柚子树按产果60公斤计算,以目前市场售价,年收入在5万元左右。

    段久成告诉记者,鱼塘里有青鱼、草鱼、鲢鱼、鳙鱼等,一年卖鱼的收入在10万元左右。”,

    “我虽是残疾人,但不能等着国家和社会帮扶。只有自己努力去打拼,才能让家人过上幸福的生活。”段久成说。

    冉瑞英在山坡上种植果树,段久成拖着重残的身体养鱼,这对夫妻在脱贫致富路上同甘共苦,谱写出了一曲志强不息的赞歌。(记者 隆太良 实习记者 杨梦 文/图)

[打印]

[责任编辑: 谢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