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富花开桃花山

  

张冬碧正在采摘成熟的桃子

累累硕果压弯了桃树枝条

    初夏时节,沿溪镇清明村桃花山,白云似仙女编织的丝带飘散在蔚蓝的天空。300多亩果树生机盎然、郁郁苍苍。

    人间仙境 世外桃源

    一座二层小院静静座落在山坳处,四周的山上全是绿油油的果树,有李树、桃树、柚子树……院坝上,整齐地摆放着一排花盆,里面栽植一些叫得上名、叫不上名的花草。院后遮阳棚里的夏兰也开了,不时地散发着缕缕清香,沁人心脾。小院门前,一汪清冽的泉水欢快地歌唱,一群土鸡在李子树下嬉戏。小院正前方,黛青色的山脉延绵不断,环绕皇华城的长江云雾氤氲。太阳光顽强地冲破乌云,在天空挂起几公里宽的彩帘。

    走进桃花山,桃子的芳香扑面而来。一株株桃树错落有致,从眼前延伸至山顶。鲜红的“旭光”黄肉油桃三五成群,灯笼似的挂满枝头,令人垂涎欲滴;色泽鲜艳、果实硕大的“沙红桃”捉迷藏似的躲在桃叶间;嫩绿的椭圆形小“皮球桃”铃铛似的挂在枝头。桃树下,密密长着青草、金钱草、剪刀菜、竹叶菜、灰灰菜,仿佛铺了一床厚厚的绿毯,踩上去,松松的软软的。

    桃花山果园的主人陈建华和张冬碧夫妇正在桃树林中忙碌。连日雨水天气,桃树虫害增多,难得天气晴朗,陈建华便抓紧时间打理未成熟的果子。张冬碧带着遮阳帽,麻利地在桃树丛中精心挑选成熟的桃子。烈日炎炎,豆大的汗珠密密麻麻地布满她俊秀的脸庞,汗水浸湿了她的前胸后背。很快,她摘满了一桶“旭光”黄肉油桃和一桶“沙红桃”,稳稳地向山下挑去。几名游客提着自己采摘的一篮桃子,兴奋地说笑着往山下走,毫不在意炎炎烈日。

    回乡创业 带动相邻

    陈建华1980年高中毕业后到綦江打工,给正在修建的铁路路基“挖青筛”铺石子。一年后辞职做生意,在火车上认识了明眸皓齿、天生丽质的綦江姑娘张冬碧。陈建华朴实、勤劳,脑瓜儿聪明,深深吸引了张冬碧。二人很快坠入爱河。

    经过几年积累,1990年,陈建华带着张冬碧回到离开十年的家乡,修建了在当时算最气派的小洋房,让乡邻们羡慕不已。

    回到家乡后,张冬碧孝敬公婆叔伯、善待大姑小叔,热情助人、与邻为善,得到四邻的认可和夸奖。夫妇俩在自家承包地里发展起兰草,并将其卖到成都市场。在他俩带动下,陈建华的姐姐、两个弟弟以及周围其他村民也跟着种植兰草,实现了脱贫致富。

    1998年石西公路修通,夫妇俩承包了离石西公路不远的废弃茶山,雇请当地村民移除茶树,改良土地,种植水果。几年过后,桃花山上四季花果飘香。樱桃树、桃树、李树、柚子树……依次开花,次第结果。

    农忙时节,他们雇请当地村民,帮忙铲草、施肥、打药、打枝、捆柴,薪酬是每人每天100元,使他们不出远门就能挣到钱,还能照看家里的老人和孩子。

    瞄准旅游 规划未来

    “山上蓝天白云,风景优美,空气清新,泉水甘甜。我每天看云聚云散、花开花落,心情倍爽。每天下地劳作,既锻炼了身体,又陶冶了性情。”说到桃花山,张冬碧一脸的满足和幸福感。

    张冬碧说,孩子已经工作,他俩可以安心经营桃花山了。今后他们还想开农家乐发展乡村旅游,让游客来观光、体验、采摘、品尝……

    夕照西下,五彩云霞盘旋天空,桃花山被晚霞映得金碧辉煌,庄稼地里用地膜覆盖的地垄犹如一条条金色大道,通向幸福的远方。(通讯员 汪万英 文/图)

 

[打印]

[责任编辑: 石柱张俊杰]

  • 第六批志愿军烈士遗骸归国

    60多年前,他们踏上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战场,从此魂断异国、埋骨他乡。今天,祖国张开双臂,用最庄严的礼遇迎接第六批志愿军烈士遗骸归国![详细]

  1. 2019上合组织地方领导人会晤今日至16日举行
  2. 书记晒文旅·梁平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