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稀老人的“别样人生”

刘定安正在采摘平菇

    唐代诗人杜甫有诗曰:“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72岁高龄,本是儿孙绕膝、享受天伦之乐的年纪,可临溪镇红阳村兴隆组贫困户刘定安老人却和同龄人不一样——他自强不息,辛勤劳作,经济收入一年比一年多。完全甩掉“贫困帽”的刘定安老人有着自己独特的“别样人生”。

    “稻草、玉米芯粉碎后要及时发酵,然后蒸气灭菌,这个过程容不得一点马虎,最后才能装袋播种。”现年72岁的刘定安在2014年因病被评为建档立卡贫困户。他和老伴常年在家务农,高血压、腰椎间盘突出等慢性疾病的药费支出,导致本就不富裕的家庭,日子过得紧巴巴的。

    “坚决不能当一辈子贫困户,这个称呼并不光荣。要发展,想致富,还得靠自己想个‘门路’。”被评为贫困户初期,老刘暗暗告诉自己,必须彻底甩掉“贫困帽”。

    多年前的一次偶然机会让老刘与平菇种植结下了不解之缘。

    1993年冬天的一个上午,老刘前往万州区兔毛交易市场了解兔毛行情(年轻时老刘一直经营着兔毛生意),突然,一阵贩卖蘑菇的吆喝声传到了他耳中。他寻声望去,只见一小商贩推着一辆人力三轮车,车里一筐筐沾满露珠的平菇摆放得整整齐齐,煞是惹人喜爱。

    “蘑菇一般是春夏季节生长,大冬天怎么会有蘑菇出售?”老刘在吃惊之余发现了商机:冬天出售蘑菇。

    老刘经过多方打听,才知晓那个小商贩出售的平菇是一家农业科研公司的大棚种植实验项目成果,但是还没有大规模推向市场销售。

    俗话说:荒年饿不死手艺人。通过亲戚介绍,老刘专门到那家农业科研公司学习了平菇种植技术。学到技术的老刘当时正值壮年,根本就没有把平菇种植当一回事儿,这一耽搁就是20多年。

    因病致贫的老刘和大多数贫困户情况一样,年岁渐大、体弱多病不说,家里又缺乏劳动力,日子过得很是清贫。“必须摆脱现状,坚决不当贫困户。”古稀之年的老刘抱着试一试的想法,自己搭建了一个半亩左右的大棚。老刘一边研究一边干,谁知这一试,就让他尝到了甜头。

    “过年过节卖5块钱一斤,平时如果碰到熟人就卖便宜点,但也要卖三四块钱一斤呢!”老刘笑着说,平菇属多次再生菌类,生长周期为9个月,大棚种植投资小、效益高,需要的劳动力少,就这一项他家每年纯收入可达1万余元。

    “辛苦点、累一点没有啥,我不会当一辈子贫困户,靠技术吃饭心里舒坦。”生活过得越来越富足的老刘感慨道:“如今党的政策这么好,我有什么理由不去奋斗?只有艰苦奋斗、自强不息,才能让日子过得更加红火。”(记者 温劲豪 文/图)

 

        感谢您关注县委县政府主办的主流媒体重庆·石柱网,更多新闻关注其他主流媒体《石柱报》、《重庆石柱手机报》、“五彩石柱”微信公众号、“五彩石柱”APP、“石柱新闻”微博;统一投稿邮箱:sz_xwzx@sina.com。

总 编 辑:禹云洲

值班副总编辑:谭晓钟

执行主编:张俊杰

 

 

[打印]

[责任编辑: 石柱谢天]

  • 第六批志愿军烈士遗骸归国

    60多年前,他们踏上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战场,从此魂断异国、埋骨他乡。今天,祖国张开双臂,用最庄严的礼遇迎接第六批志愿军烈士遗骸归国![详细]

  1. 一带一路经中国西部地区形成完整环线
  2. 今晚8点重庆“3·15”网络晚会全城直播 全是你关注的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