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工返乡做电商 土货成为抢手货

源味石柱体验馆

    大歇镇双会村,隆冬里的小山村一派萧瑟。然而,村头一栋小屋里却是另一番热闹景象,几个村民正忙着将一大锅黑米花生炒熟、称重、装袋。

    寒风中,村里72岁的陈珍英背着一袋花生推开了小屋的门,一个劲地夸赞给花生称重的人:“还是你们年轻人脑袋瓜子灵活,我们卖不脱的花生炒熟了放到网上卖,竟然卖到了全国各地!”

    陈珍英口中这个脑袋瓜子灵活的年轻人名叫向学明,2016年,他回到老家,租下村口的这栋小屋,办起了村里的第一家电商服务站。

    短短一年多时间,向学明就凭借小小的电商服务站,让老家卖不脱的黑米花生、黄豆、大米等农副产品插上互联网的翅膀,飞进了全国各大市场,为当地经济发展、产业转型、脱贫攻坚打开了一扇新窗户。

    向学明负责的大歇镇电商综合服务中心(双会益农信息社),是一个集农产品初加工、线上交易、线下体验、物流配送、培训孵化、代买代卖、增值服务于一体的农村电商示范站。通过开办“象先生农庄”“向大姐生态农家”淘宝、拼多多店铺,将产业扶贫与电商集约发展有机融合,充分发挥电商平台对脱贫攻坚的带动作用,让农产品流通有了新途径,农民增收有了新渠道,2017年直接带动农户150户(其中贫困户50个)发展无公害种植基地种植花生300亩、生鲜蔬菜100亩,按照“生产有规程,质量有标准,产品有标志,市场有监测”要求,积极应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和“二维码”技术,以“源味石柱”公用品牌为引领,开展质量溯源,保障网货质量。他的电商综合服务中心实现网上直销农产品12类80余个产品,销售额120余万元(其中帮助贫困户50户销售农产品25万余元),带动农户户均收入5000元。初步解决了农产品上行“最后一公里”的问题,进一步推动了特色产业发展,加快了农民增收脱贫。

    两年来,向学明全身心投入到自己新的事业当中:构建“示范站点+贫困村+农户”联动发展模式,实现脱贫攻坚精准化。创新实施“田间天猫”模式,打通精准扶贫“快车道”。开展“培训+孵化+扶持”电商人才培育模式,衍生电商扶贫动力。推动“股权收益”扶贫模式,增强电商扶贫功能。

    截至目前,已整合大歇镇9个电商服务点,其中贫困村服务点4个,并对其实行“利益捆绑”,实现共同发展。通过示范引领,带动贫困村电商点种植农产品基地1800亩以上,涉及农户232户,其中贫困户82户,实现助农增收。2018年,他自建“田间天猫”基地500亩,带动其他农户建设“田间天猫”基地1300余亩。为实现村民稳定增收,向学明自建的500亩天猫基地,农户通过土地让其入股,采取“固定分红+效益分红”的方式,前3年农户收益固定分红300元/亩/年,村集体收益固定分红20元/亩/年;第4年开始实行6:3:1效益分红模式,其中业主60%,农户30%,村集体10%,让农户成为具有稳定收入的“股东”,涉及农户148户,其中贫困户42户。

    近年来,大歇镇电商综合服务中心培训电商人才120人次,孵化电商从业人员14个,直接创造就业岗位20个。以象先生电子商务公司为主体,争取“股权收益”扶贫项目50万元,直接与25个贫困户签订股权协议,建成农产品加工、仓储配送中心800平方米,实现年加工生产农副产品150吨,产值250万元,增强电商扶贫功能。针对农产品“种类多、分布散、产量小”这一山区贫困县普遍存在的问题,依托该服务中心,摸清大歇镇区域产业发展情况,建立贫困户农产品信息台账,实现电商平台与信息库的资源共享,解决买卖双方供求信息对称的问题。目前已收集80个贫困户约350条农产品信息,实现贫困户产销无缝对接。

    在县商务局和大歇镇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向学明正在建设1200平方米的温室大棚百香果苗培育基地,为今年大歇镇发展1000亩百香果“天猫”基地奠定基础。

    近年来,在各级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通过向学明的不懈努力,大歇镇双会村电商综合服务中心为贫困户农副产品插上互联网的翅膀、跨入市场大门,为石柱县经济发展、产业转型、脱贫攻坚打开又一扇新的窗口。

    (县电商扶贫指挥部/文 记者 罗贤为 隆太良/图)

[打印]

[责任编辑: 石柱谢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