蹇泽西(右三)与贫困户马学成妻子向学英(右二)交流
“书记,我儿子国庆节结婚了,请您吃喜糖,多抓点。”10月22日,中益乡坪坝村贫困户马学成家,看到前来走访的帮扶责任人——县委书记蹇泽西,马学成的妻子向学英连忙端出一大盘喜糖,盛情邀请大家品尝,一起分享她的喜悦。
强引导 环境卫生大变样
走进马学成家,三间连着的木房外墙上,黑色的油漆闪闪发亮,和大红的对联形成鲜明对比,屋前屋后、室内室外收拾得干干净净,就连柴垛都堆码得非常整齐。而谁又能想到,半年前,马学成家的环境卫生还是“脏乱差”。
“我第一次走访的时候,看到他家瓦片挂在屋檐上,随时都有掉下来的可能,窗户破了洞,各种杂物随意堆放。”坪坝村第一书记韦永胜介绍说,鉴于他家房屋主体结构安全,驻村工作队决定将他家纳入C级危房改造对象,对房屋风貌进行改造。
“房屋改造了,思想也要跟上去。”韦永胜介绍说,大家一开始上门劝导向学英做好环境卫生时,她还有点抗拒,后来上门次数多了,她的态度慢慢发生了改变。
“大家那么忙,每次都还要因为环境卫生这点小事上门劝我,我再不搞好,我自己都觉得不好意思了。”谈起干部劝她打扫卫生这件事,向学英红着脸说。
学技术 贫困户有了新工作
马学成家有4口人,大儿子马孟苏20多岁,在家待业,小儿子在沙子中学读书,身体常年患病,全家开支靠夫妻二人打零工维持。
马孟苏读过高中,重的体力活干不了,技术工种又不会,心里很是着急。 “一定要让他就业。”当“雨露计划”报名开始后,扶贫队员第一时间找到马孟苏,征求他的意见,经过商讨,马孟苏决定去学习挖掘机技术。
在万州学习了一个多月后,马孟苏回到了中益乡,看到家乡正如火如荼建设中,到处都是工地,他打消了原来去外地找工作的念头,在离家不远的全兴村找到了一份开铲车的工作,月收入稳定在4000元左右。
搞产业 稳定脱贫有保障
靠着马学成夫妻和马孟苏三人在工地务工,一年能收入10多万元,但随着年龄增加和项目建设陆续完工,后期收入将会“缩水”。
“要保障群众稳定增收,发展长效产业是关键。”借助中益乡深度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机会,村支“两委”和驻村工作队主动上门,帮马学成一家分析土地入股的好处,算种植农作物和种植经济作物的收入账,动员他发展经济作物。
经过干部们的不断劝说,马学成家用4亩土地入了股,种起了玄参。再过上半个月,玄参就该采收了,4亩玄参最少可以收入8000块。除此之外,他还发展了栀子,养起了中蜂,真正做到了产业、务工两不误。
如今,大儿子已经结婚成家,小儿子上学治病有政策,产业收入年年有,马学成一家随着中益乡的变化而变化,他曾经梦寐以求的生活正在慢慢变成现实。
“家里面还有什么困难没?”离开前,蹇泽西询问有无需要帮忙解决的问题。“没得问题了,现在什么都有。”向学英开心地回答。“不光要今年有、明年有,一定要年年有。”“要得,我们还要靠自己努力挣,书记,还吃一颗糖嘛。”(记者 罗贤为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