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
杨青云住在范家店子的茅室楼上,稻草上面一张破竹席,一床黑魆魆的棉絮,沾满了稻草,傍边堆满了包谷壳。原来鼓眼皮杨青云与抓壮丁的士兵发生纠纷,竟然就失手打死了人,为躲避追捕,流浪到此,隐姓埋名十多年。他长期住在范家店子,足不出户,他不识文化,也不敢暴露身份,更不敢问身在何方。虽然卞石元已有思想准备,但万万没有想到,爸爸竟然沦落为乞丐,甚至真的被人当了傻子。在自己的记忆中,爸爸身强力壮,聪明过人,甚至还记得自己骑坐在爸爸肩上看大戏的情景。但眼下的爸爸,黯然失色,猥琐邋遢,人也明显苍老。但无论如何,这也是天大的喜事,找到了爸爸,自己心里有了依托,一块石头总算落了地。
卞石元回到范家店子后,告知爸爸杨青云,石沱河江团副已经换防,而且国军已经被共产党八路军赶跑,两人商量着准备回家。晚上,父子俩睡到一起,杨青云讲述了离开石沱河镇的不幸遭遇。
那一晚,从石沱河赶场回来的邻居,告诉他第二天江团副的人要到火石岭抓壮丁,务必躲避。妻子江凤闻听此事,心急如焚,为他准备了一些盘缠。但杨青云当晚与温柔的妻子一番恩爱,缠绵悱恻,便留连于床笫之欢,哪肯舍得离开。
第二天上午却没有出现抓丁的人,杨青云料想此事已过,不会来了,便放松了警惕。傍晚时分,保长秦本吾引着几个当兵模样的人突然出现,冲到杨青云门口,将他堵在家里。杨青云见势不妙,顺手拿起一根青冈棒,与闯进门来的士兵交上手。杨青云本想将他们逼出门,却不料一棒下去,竟将人打翻。杨青云见那人倒地抽搐,闹出人命,惹下大祸,急急忙忙挎上妻子早已收拾好的包袱,跳窗飞奔而去。
杨青云向着斗山跑了一阵,天暗了下来,见后面追兵渐远,借着月光,一个人进了大山。他手里紧攥着那根青冈棒,他异常清醒,现在要对付的不是抓壮丁的人,而是棒客和山豹。这斗山山高林密,常有猛兽出没,山豹是最为凶狠的,已经有两个背脚子死于爪下。但杨青云毫无惧色,自恃身强体壮,对付一只山豹不在话下。正思忖间,猛听得“噗嗤”一声响,两只绿幽幽的电光射着,向他扑来。这就是山豹,杨青云大喝一声“来得好!”本能的一让,躲过致命双爪,正要挥棒打下,不料脚底下一滑,突然跌入路边的溶坑里。杨青云感到脚趾疼痛难忍,用手一摸,血肉模糊,知道受了伤。抬头一看,那山豹在坑口吼叫,瞪着两只绿眼睛,直视着他。他紧紧的握住青冈棒,严防山豹袭击。此时,杨青云甚为紧张,上路时的勇气早已荡然无存。
好不容易熬到天明,杨青云发现左脚大趾受伤严重,他从裤腿上撕下一小块布条包扎一下,拿上木棒,准备出坑。他举目一看,大惊失色,这个溶洞坑有丈余深,上小下大,洞壁光滑,几无攀爬之处。杨青云此时有了一种不祥的预感,拿出妻子放在包里的猪儿巴,就着石壁上的渗水吃了一个。他开始将洞底下的石头搬到一起垒起来,想垫高点,爬出去,但石头搬完,还是够不着洞口。他又敲打洞里的岩石,但一天下来,虽然费了很大力气,但敲下的石块太小,看似一大堆,根本起不了作用。
到了晚上,在阴暗潮湿的溶坑里,杨青云心神慌乱。“遭了,出不去了,我会死在这里。”这个绝望的念头在他脑海里一次一次闪现,不停地刺激着他。那只山豹在半夜里,再次光临,不时发出低沉的咆哮,前爪在洞口不停的晃动。杨青云已经不再防备这只山豹,他现在倒觉得有山豹做伴,还能消解孤独和死亡的恐惧。第一个晚上,山豹来了走了,接着,野牛、野猪、麂子、刺猬、花鼻子,一一光顾,杨青云第一次感受到这斗山的夜生活竟然如此有趣。
妻子江凤放在包袱里的五个玉米面做的猪儿巴,现在只剩下一个,他不能再吃了,必须留着救命,一种凶兆笼罩着他。伤口开始感染,刺痛难受,他仍在奋力敲打洞壁石块,这是他唯一逃生的办法,但石块越敲越小,这个希望即将破灭,单靠自己的力量,想爬出洞口,绝无可能。此时,他多想妻子儿子,要是她们知道自己遇难,一定会来相救的。可杨青云哪里知道,温柔贤惠的妻子江凤已遭不测,年幼的儿子小河、小鱼仔成了孤儿,正衣食无着。他的双手磨出了血,还坚持不停的敲击,每掉下一块石头,都是生的希望。
第三天中午时分,洞口外突然传来声音,杨青云听得清楚,这是背脚子歇气时的呐喊。杨青云放大嗓门:“救命---救命---”他在坑里不停的叫喊。有一个背脚子放下扁背,来到洞口,看见里面竟然掉下了个人,便扯下路边的葛藤,将杨青云拉了上来。杨青云得救了,长舒了一口气,再回头看看坑口和那只山豹刨出的一堆堆黄土,心有余悸。
杨青云感激一番,跟随背脚子们,一瘸一拐地在密林中穿行,沿着盐道,翻过斗山,已是傍晚,找了一户人家草草歇下。杨青云讨了点盐巴,清洗了一下伤口,没有药,他到店子的灶膛里抓了把草木灰抹上。由于伤痛,他已不能继续行走,身上还有些盘缠,便央求农家留他当长工。经过几个月的恢复,伤口愈合,但由于大脚趾骨折,愈合后的脚趾竟然长成了两瓣。后来他听说江团副到处抓壮丁,而且张贴布告缉拿他,不得已,他告别农家,翻越齐岳山进入鄂西。在大山里,他漫无目的地走,直到身无分文,衣衫褴褛,赤脚垢面,沿途乞讨。殊不知,搬到岭上住的人家,要么躲避战乱,要么无处逃生,绝大多数家庭自顾不暇,根本没有人肯收留他。他最后流浪到了忠路镇,幸被好心的范老板接纳。为了隐瞒身世,他不与人说话,装聋作哑,在范家养牛养猪当杂工,只求一口饭吃,有一个栖身之处,过着的却是非人的生活。
杨青云清楚记得,民国三十六年秋,乡里清查户籍,发现杨青云,便带回盘问,谁知是个哑巴。他们翻出了杀人犯通缉画像比对,却又十分相像。在对其上脚镣时,见右脚有六趾,便派人到案发地石沱河镇核实,火石岭的居民不认可六趾之说,而且原来的案卷早已丢失,办案人员都换了好几茬,根本无法核实。关押两个月后,杨青云被释放。
杨青云暗暗吃惊,侥幸躲过大劫。此后,他更是装聋作哑,深居简出,看见当兵的路过,也会紧张半天。
(声明:未经许可,不得以任何方式复制或转载本书之部分或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