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没得政策,我孙子读不成大学”

    中年丧夫、老年丧子,人生的两大不幸没有压垮刘正珍老人。顶着“百姓疼幺儿”的埋怨,她代替儿子儿媳履行义务和责任,领着未成年的孙子孙女生活。如今,在党委政府和社会爱心人士的帮助下,孙子秦瑶踏进大学校门,刘老太觉得生活有了新的盼头。

    初秋的太阳依旧火辣,上午十一点,在悦崃镇蜜红村桥连组,78岁的刘正珍正在离房屋不远的地方翻挖菜园,这块约一分面积的菜园仅收获了三四斤干辣椒,看着地荒了可惜,她打算种点白菜。

    刘老太身材矮小,看上去十分单薄。小儿子去年因病去世,儿媳离家出走,刘正珍心疼两个未成年的孙子孙女,便搬过来祖孙三人一起生活。她患有高血压、风湿等,干不了重活,只能种点黄豆、花生。

    “另外两个儿子都觉得我偏心幺儿。”刘正珍介绍,因为修建东方红水库,她被转为城镇户口,现在每月能领取1070元的养老金,孙子秦瑶在职教中心念高三,每月生活费固定600元,再加上家庭开支,每月都是入不敷出。“身体撑不下去了,才会去医院拿点药。”这个夏天,靠着卖折耳根,她挣了200多元。

    祖孙三人现在的住房就在公路边,是享受易地扶贫搬迁政策新建的砖房,村干部请来施工队,将家里的墙壁粉刷一新,安好了门窗和楼梯栏杆。每个房间都十分干净整洁,被子叠得整整齐齐,地上见不到一片垃圾,厨房也被归置得井井有条。“空了就要打扫一遍,让他们回来就能直接住。”

    “我孙子到重庆读大学去了,听说读的是师范。”见记者打听秦瑶,刘正珍十分自豪说到,“如果不是政策好,没得好心人帮助,我想都不敢想,一个没得爸爸的仔仔还能读大学。”

    记者通过政策明白卡了解到,秦瑶兄妹二人享受到了教育资助政策,学费全部减免,并且已被纳入低保,每月领取1020元低保金,基本能够满足生活开支。

    记者从他家的结对帮扶干部向艳红了解到,得知秦瑶考上了重庆师范大学,镇、村、驻村工作队干部多次上门向他宣传教育资助政策,并帮助联系其父亲的战友,发动大家为他家捐款捐物。“必须保证他能顺利读完大学,只要符合要求,我们保证没有落下一项政策。”

    记者在秦瑶家中看到,其父亲的战友为他家送来了崭新的电视、沙发椅、床上用品、大米、食用油等,为空空的房间增添了些许生活气息。向艳红介绍,村干部还发动桥连组村民捐款,筹集了4000多元学费。“我们也在积极对接跟进,只要他有困难,我们一定尽全力帮助解决,毕竟他是全家人的希望。”向艳红说。(记者 罗贤为)

[打印]

[责任编辑: 石柱谢天]

  1. 视频|星辰虽小 愿展其芒:8名教师用30年做好一件事
  2. 重庆法院强化证据标准 依法推进涉黑涉恶案件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