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溪村水土流失改造基地
正是人间四月天,脱贫攻坚正当时。4月8日,记者在中益乡华溪村中心组经果林特色产业园看到,有的务工村民在基地里搬运石头整修保坎,有的村民在操作微机耕耘土地,有的村民蹲在桃林里套种白菊花,放眼望去,整个山头上人头攒动,犹如勾画出的一幅美丽的产业发展蓝图。
克服“先天不足” 交通扶贫首当其冲
与黄水大风堡原始森林接壤的中益乡,全境以中高山为主,海拔在800—1900米之间,因基础设施建设落后,产业发展起步慢,贫困发生率高,人均可支配收入低等“先天不足”原因,自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而成为我市18个深度贫困乡镇之一。
“近年来,中益乡的脱贫攻坚虽取得一定成绩,但主要体现为低水平脱贫,要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需要进一步突破交通设施落后,发展资源贫乏等‘瓶颈’。”乡党委书记谭燕子直指问题要害。
踏进中益乡,但见S417中益乡经桥头镇公路改造,中益乡至沙子镇互通公路,中益乡高台桥至万胜坝公路改扩建工程,以及中益境内农村公路施工现场处处机械轰鸣,交通扶贫工程建设如火如荼。
据县交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中益乡交通扶贫项目共46个,总里程达185.54公里,其中对外大交通3个56.54公里,对内农村公路建设有43个项目达129公里,总投资53755万元。目前新建和平路等3条农村通达公路9.649公里;改扩建并硬化4条农村通畅公路18.638公里,农村通达通畅加速推进。
“这条2.6公里的产业路硬化好后,不仅方便村民们安全出行,更为重要的是壮大了经果林、休闲旅游产业等村集体经济产业的发展。”在中益乡政府到华溪村中心组的扶贫公路上,正在参加道路硬化的村民刘大哥高兴地说道,依拓扶贫公路建设,该组正在紧锣密鼓打造280亩的经果林+休闲旅游发展基地,村民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指日可待。
坪坝村瓜蒌种植基地
重点项目提速推进 产业发展提档升级
加快推进中益乡交通、环境风貌和场镇改造、民宿院落和居民点、民生时事及社会治理、产业发展、水利建设等六个重点项目建设,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基础保障。
“为确保重点项目的建设和发展和惠民政策的精准落实,中益乡在规划设计、施工秩序、资金调度等环节统筹管理,形成全乡项目一盘棋。”中益乡脱贫攻坚工作指挥部办公室主任、市委办公厅副巡视员李建树介绍说。
为提速项目推进和建设,中益乡建立项目台账挂图作战方式,实行“周例会、周巡查、周通报”制度,倒逼项目加快进度。同时严格项目监管,建立县级项目督导组、乡级质量巡查组、村级义务监督组三级监管体系,明确施工环保措施方案作为进场前置条件,县审计局提前介入全程跟踪审计,以此确保项目建设质量过硬、资金安全、干部安全和群众满意。
按照“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行动计划,中益乡在龙河流域大刀阔斧开展水土流失治理工作,切实加大土壤改良力度,助推科技扶贫。
记者在光明村和华溪村看到,一排排新砌的石坎田错落有致横亘在山坡上,一块块新开垦出来的撂荒田地分别种植上了桃李等水果和中药材,一个个特色产业基地展现出来的就是一道道亮丽的风景。
据介绍,今年以来,中益乡新建山坪塘5口;整治山坪塘1座,拦山堰46000米,铺设灌溉管道3200米,在龙河流域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800亩,加速了产业发展的提档和升级。
华溪村民耕地发展产业
特色产业齐头并进 产业调整高潮迭起
“紧扣‘转型康养、绿色崛起’主题,牢固树立抓脱贫就是抓发展的理念,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最终确定发展中蜂、中药材、特色果蔬三大特色产业和民宿旅游,引领深度调整产业结构步伐,确保脱贫攻坚任务在现行标准下如期完成。”谭燕子介绍说。
坚持问题导向,进一步完善乡、村扶贫作战图,深度调整产业结构,加大产业扶贫力度,是中益乡引领脱贫攻坚的主攻方向。
据介绍,中益乡吹响脱贫攻坚号角以来,目前已成功引入恒大集团、太极集团、天圣制药、希尔安药业等知名企业,与本地企业及村集体经济组织深度融合发展,成为中益乡产业结构调整的火车头。
在中益乡至沙子镇互通公路和高台桥至万胜坝改扩建公路施工沿线,中药材前胡、玄参、瓜蒌、辛夷花等规模化种植基地尽展眼前,产业发展呈现出了前所未有的新气象。
“为加快推动产业落地,中益乡成功引入龙头企业18家,新成立经营主体7家,为产业结构调整注入了活力……”中益乡人大主席秦新军介绍说,通过完善长效益联结机制,建立保底收购、固定分红和效益分红的扶贫模式,确保群众共享产业发展红利。
据介绍,今年以来中益全乡落实各类特色产业面积21503.39亩,已播栽面积16091.6亩,占74.83%。其中中药材落实面积12527.27亩,已播9666.6亩,占76.16%;经果林落实面积5091亩,已栽3891亩,占76.43%;马铃薯、有机蔬菜、辣椒等后备经济作物落实面积3885.12亩,已播2639.5亩,占67.94%。
“深度调整产业结构不仅是产品品种的调整,要调整出真正效益才是根本。”谭燕子介绍说,目前该乡的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种植比例由过去的9:1的比例变成现在的1:9,一步步引领村民们向土地要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全家院子巴渝民俗院落
民宿院落同步实施 “一村一花” 稳步推进
依托“大黄水”旅游度假区的辐射带动作用,将绿水青山资源有效转化为经济优势和发展优势,重点打造以民宿经济为主的康养特色小镇,通过高标准打造“一村一花”特色产业园,成为中益乡加强宜农宜旅、农旅融合并有效示范带动全乡特色产业发展的有效载体。
据介绍,该乡7个村正在稳步推进和打造的宜农宜旅、农旅融合的“一村一花”特色产业园,将形成 “7朵金花” 并蒂盛开在全乡160.5平方公里的大地上,逐步打造成蜜蜂小镇、药材花卉、果蔬农园、生态庭院、土家民宿等五类自然人文景观。
中益乡全家院子以打造中高端民宿院落为主体,是恒大莲花坪巴渝民俗项目的子项目,该项目涉及搬迁18户70人,自2017年11月中旬以来,实现稳妥搬迁、按时交付建设、稳步推进的喜人景象。
在施工现场,记者看到工人们正在紧张作业,以木结构为主的民宿院落已具雏形。据悉,全家院子民宿院落将于今年5月底完工,7月暑期旅游高峰时可正式开门营业。
与此同时,中益乡成立了“黄水人家”分社,入社会员达23家,规划建设“黄水人家”“森林人家”200家,以此提升旅游承接能力,强力推进重要景点开发和旅游配套设施建设,加强人居环境综合治理,以此提升旅游服务水平,不断拓展旅游市场,加快推进脱贫攻坚步伐。(记者 隆太良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