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的春节,我感觉来得更早。进入腊月,乡亲们就开始操办年货。到了腊月二十七,县城便涌入挂着外省、外县车牌号的轿车、摩托车,交叉路口开始堵车。交警在寒风中忙碌着,维持着拥挤不堪的小城交通。大街上、时代广场、滨河公园多了俊男靓女,赶趟上街的还有卖花的妇女,李子、柑子、牡丹、葡萄树苗,2元到10元一株,价格便宜,就连南门桥上平日里几乎无人问津的收售古币古玩的长须老人,也有一堆人围着他讨价还价。龙河、玉带河两岸火树银花、灯光璀璨,水母灯、蝴蝶灯饰在风中摇曳,给小城平添了浓浓的节日气氛。
大年三十,我们全家20多人,齐聚于下路街道玉皇殿“黄水人家”农家乐。这是每年一次的团圆日子,我们摆谈家什,推杯换盏,老少爷们其乐融融。中午时分,酒足饭饱,拍过团圆照后,有人钻进阁楼雅间打麻将,我则开始登山郊游。石柱是一座旅游城市,2015年,县委、县政府提出创建“全国著名康养休闲生态旅游目的地”的发展目标,在全县推广“黄水人家”乡村旅游品牌,精心打造农业生态旅游观光园。像玉皇殿这样的农家乐便应运而生,而且这样的“黄水人家”已经星罗棋布,也为贫困山区旅游精准扶贫探索出一条新路。
大年初三,我从火车站接到乘坐动车来的南京客人,驾车缓慢驶入三环路。“好美啊,想不到石柱这个小县城这么漂亮。”突然听到客人赞赏的话,我才开始留意路边的景致,只见高楼大厦鳞次栉比,宽阔的大道车水马龙,还真有一种繁华都市的气派。三环路的真名叫“都督大道”,为纪念明朝末年石柱女将军秦良玉而命名。秦良玉是石柱土司马千乘夫人,在马千乘死后袭其爵位。因三次率“白杆兵”北上山海关,打退清军,勤王有功,被崇祯皇帝封为“太子太保”“忠贞侯”“一品夫人”“中军都督府左都督”等,并为其赋诗四首,在石柱建“大都督府”,文学家郭沫若也赋诗赞颂。北京奥运会火炬图案“火凤凰”,便取材于三峡博物馆御赐秦良玉“平金绣莽凤衫”上的精美刺绣。至秦良玉开始,石柱土家人便把未婚女子称为“女将”。由连接火车站和丰石高速路的都督大道,我联想到了已经修通的三条高速公路、一条铁路、正在修建中的黔石高速公路——“四高一铁一港”,铸就了家乡“渝东枢纽门户”现代化交通大格局。真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此身在山中。”我第一次认真关注家乡城市的巨大变化、交通建设的辉煌成就,并为之感叹和振奋。
在“西沱老瓦片”QQ群里,今年显得格外闹热。群主谭红建上传了很多图片、视频,而让我最为感动的是平街“三把二胡”之一的戴二胡。拉二胡的人叫戴小平,西沱中学党支部书记岗上退休。春节期间,只要天空放晴,他便来到西沱码头的广场边,摆上曲谱架和小音响,专注地拉起二胡,还乐意为游人伴奏,身边经常有一大群人围着、唱着,自得其乐。戴老师是我的老师,他自参加工作后,一直在西沱中学任教。在学生们心中,他是一位做什么都很投入很认真、追求完美的好老师。我读高中时,常看见他在办公楼前办墙报,拿着长木尺,站在独凳上,写出一手漂亮的仿宋字。业余时间他还练习二胡、外出摄影,有着浓厚的艺术兴趣和爱好,也留下许多珍贵的历史镜头。西沱镇沿江社区支部书记谭红建,也绝对是位热心人。他的QQ空间全是巴盐古道和云梯老街的图文,上传到群里的图片,哪怕是一张极其普通的人物照、风景照,经过他一番修饰后,也会让人耳目一新。闲暇时,他会主动给游客拍照,做义务导游,群友们都称他“红建哥”。春节前,他在QQ群里发起“相聚云梯古镇,留下精彩瞬间”活动,到12月27日,真就去了100多群友。在滨江广场,在下盐店子,在熊家大院,在云梯老街,“老瓦片”们抒发着对家乡的思念和眷顾,见证着老街的变迁变化。
西沱云梯街是巴盐古道的主要起点,有“万里长江第一街”“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巴渝新十二景”称号,码头文化独特厚重。这让我想到,有像戴老师、红建哥这些古镇上的街坊邻居们,对家乡的深情厚谊,对事业的执着坚守、乐于奉献、敢于担当,才换来云梯古镇今天的风采——这不正是西沱人可贵品质的展现吗?
见证2017年春节,见证的不仅仅是一个传统节日,更是在见证家乡日新月异的变化,见证土家人昂扬向上的精神力量。(作者 罗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