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开巴盐古道神秘面纱小说《盐大路》再现古代巴楚风情
石柱网 > 正文  2015-07-02

  本网讯(通讯员 刘建平)8月中旬,《中国作家》在头条隆重推出中国作协会员、土家族作家雨燕(原名罗晓燕)的作品《盐大路》。该作品是我国首部以石柱、利川等渝鄂交界的巴盐古道文化为题材创作的长篇小说。

  巴盐古道源自古代巴国。昔时,土家先民把川江古忠州、云阳一带生产的锅巴盐,用人力运输,翻越渝东、鄂西、湘西的武陵大山,进入古镇和村寨千家万户满足当地生活需求。盐大路是当地对古盐道的俗称,它是古代中国南方重要的经济社会活动通道,西沱-黄水-冷水-利川-龙山-里耶一线是最著名的巴盐古道,具有重要的遗产价值和文化意义。从小生长在渝鄂大山盐大路边的土家姑娘雨燕创作的《盐大路》自2011年开始计划,经过层层筛选及中国作协组织的三次专家评审,在申报的数百部作品中胜出,被中国作协列入该年重点作品扶持项目。雨燕历时两年踏访古盐道,今年终于创作完成了这部30万字的小说。

  作品以古道的一个古镇梅子镇为圆心,以一条贯穿东西的盐大路为主线,讲述了一群挑夫、生意客流血流汗,在小镇上创业的艰苦历程。16岁的小混混闷兜,被母亲杨青苹(咸菜店老板娘)赶上盐大路,被湖南客康怀远以死相救之后,终于看透了盐大路的世态人情,发愤图强,买下简家盐行,酿造了“十里香”。几年后他捐出“怀远商行”,与“福缘坛主”一起剿灭了横行七曜山多年的棒老二。“盐带稍”吕大树纵横盐大路多年,却在家业兴旺时溘然离世;身世坎坷的简家小妾花喜鹊,受尽凌辱之后奋起抗争,做出惊天之举后销声匿迹;莫老君和唐幺妹是一对活宝,又身怀绝技,将古镇搞得诡异神秘,但他们最终还是向往夫唱妇随的凡俗生活……一系列爱恨纠葛,掀开了盐大路尘封已久的神秘面纱,展示了一幅原始古朴、超然达观、美丽独特的鲜活图景。

  著名评论家、中国作协文艺理论委员会副主任吴秉杰认为,《盐大路》是一部有特色、有灵气的作品,集中展现了武陵山区优秀灿烂的民族文化和可歌可泣的人文精神。

[打印]

[责任编辑: 石柱编辑1]

新闻会客厅

媒体看石柱

  1. 黄奇帆:发挥基金作用 助推重庆产业发展
  2. 重庆国资利润同比增45.3% 加快推进企业上市

新农村建设

人事动态

文件公告

政策解读